比生孩子还痛!该怎么远离带状疱疹

作者: 要少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活化引发。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通常会引发水痘,不过部分人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但病毒会潜伏于体内。当人体因疲劳、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会重新增殖,顺着神经纤维进入皮肤,致使受损皮肤和神经发生炎症。由于病毒发病位置特殊,多为一侧或沿神经节段蔓延,在患者肌肤上形成丛状疱疹,并伴有强烈疼痛感,故而得名。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后疼痛程度会升高,该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春、秋两季。

识别典型症状

带状疱疹的症状表现多样,既有较为常见的典型症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形。

典型表现:带状疱疹发病前,多数人会有全身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症状,皮肤伴灼烧感与神经痛,持续1~3天,部分人出疹后才有症状。它好发于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等部位,初期为红斑、丘疹,后成水疱,神经痛明显,老人更甚,水疱结痂后症状渐消。

特殊表现:有少部分患者的疱疹会长在眼睛和耳朵上,这不仅会影响外观,还可能对视力和听力造成损害。也有部分患者在皮损愈合后会留下神经疼痛的症状,这种后遗神经痛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生活习惯可预防

带状疱疹虽然可怕,但通过科学的方法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年龄50岁以上的人来说,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充足睡眠:首先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才能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摄入足够的营养也是关键,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支持。多做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接种疫苗:除了调整生活方式,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该疫苗需接种2剂,间隔2个月,医学研究证实其保护效果超90%。5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常熬夜状态,有免疫缺陷,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因免疫力低或受损更易感染病毒,可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预约接种。

及时干预改善预后

如果已经患上了带状疱疹,要尽快到正规的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积极地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样可以改善预后,避免遗留神经痛。

抗病毒治疗:治疗带状疱疹,常见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盐酸伐昔洛韦片等。单用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效果不佳,需口服才有较好疗效,但阿昔洛韦片剂1天要口服5次,影响依从性。对于大部分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盐酸伐昔洛韦片每天服用2次,每次0.3g,7天为1个疗程。

加强对患处的护理:带状疱疹发作时,需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避免用凝胶、药膏,以防细菌感染。患者可正常洗澡,但要缩短时间、控制水温,防止水疱破裂,切不可揉搓病变部位,做好这些日常护理,有助于病情恢复。

穿着要宽松、舒服:带状疱疹发病时,为防止水疱破裂,日常应穿着宽松、柔软、舒适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对于身体易摩擦部位,如腰部、腋下等,可使用无菌敷料进行覆盖保护,降低水疱破损风险,助力病情恢复。

炉甘石洗液可在必要时外涂:如果皮疹、水疱部位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洗剂具有镇痛止痒的功效。如果水疱破裂了,可以用一块干净的毛巾裹着冰块,敷于患处用于镇痛。

充分休息:患带状疱疹后,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8小时,中午可小睡1小时。水疱未消退前避免剧烈运动,身体恢复后再适当运动以增强抵抗力。治疗期间饮食无特别禁忌,但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助力身体更快康复。

切勿搔抓:患者切记不可用手抓水疱,手指甲中细菌众多,抓挠极易引发细菌感染。而且搔抓会在病灶处留下瘢痕,严重影响皮肤美观。所以,即便水疱处瘙痒难耐,也要克制住抓挠的冲动,避免给身体带来更多危害,阻碍病情恢复。

调节情绪:带状疱疹症状持久且疼痛剧烈,即便皮损痊愈,疼痛可能仍在,后遗神经痛更会引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理解鼓励,关注其病情与心理。若患者疼痛难忍,需及时提供帮助或送医。家属切忌厌恶、冷漠,以免加重患者心理压力,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种疗法应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神经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其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确诊后遗神经痛需长期应对,尽早止痛可减少风险。

药物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除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外用可敷辣椒碱或阿司匹林;普瑞巴林等镇痛药适合治神经痛;神经妥乐平可整体治疗,修复神经、免疫细胞以缓解疼痛。此外,患者还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奇曼丁、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辅助治疗。

镇痛治疗设备:随着对疼痛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在临床上已出现了多种镇痛设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设备包括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经皮电刺激等,目前这些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很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有效地缓解。

神经毁损术:由于后遗神经痛的具体位置不同,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神经摧毁,如交感神经、椎旁体神经等。如果是顽固性的疼痛,也可以选择使用中枢镇痛设备,比如镇痛起搏器等。

神经阻断疗法:目前,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神经阻断技术已取得较好疗效,这一技术是在肌骨超声引导下进行可视化神经阻断,既能缓解局部炎性反应,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神经阻断的位置与病灶部位及疗效有关,其基本原则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末端到神经干,再到神经根。

中医药疗法: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湿热毒邪与肝火旺盛所致,慢性炎症淤阻经脉引发疼痛。中药拔罐可排毒活血、修复神经;贴敷法能除疱疹病毒;内服解毒胶囊助解毒,内外兼治。针灸从脏腑、经脉、穴位入手,以“远端取穴”为原则,采用围刺、刺络放血等多种疗法。

面对带状疱疹,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科学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不幸“中招”,也不要惊慌,要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