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香深处是团圆

作者: 陈硕

荠香深处是团圆0

选材分:7分 虽说饺子是最平常不过的家常菜,但荠饺却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要以新鲜的荠菜入馅,还有堪称艺术的“月牙锁边”手法。小作者这波“安利”很成功,真希望有十二道边的荠饺能立刻“炫”进本酷龙的嘴里!

描写分:8分 写包饺子的作文很多,如果不写出包荠饺的特色,作文是无法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本文小作者从分辨食材写起,通过“留住根须”“月牙锁边”等一系列独特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荠饺的与众不同,对诗歌、习俗和谚语的灵活运用则增强了作文的文学气息,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更耐人寻“味”。

荠香深处是团圆1

本文为课堂内外“创星小作家”征文活动六安市人民路小学(白鹭洲校区)专场“银笔小作家”作品

‘荠菜含春早,山家物候新。”每当寒梅初绽时,六安的街头巷尾便会飘出荠菜饺子的清香。

腊月廿八,奶奶说要教我包正宗的六安荠饺。晨雾未散,我便挎着竹篮跟在奶奶身后下了地。“荠菜要挑贴地长的,叶缘有细齿,根茎带紫纹。”奶奶弯腰拨开积雪,地上露出几簇翡翠般的嫩芽。见我分不清蒲公英和荠菜,奶奶笑着用手指拈起一片叶子,说:“瞧,荠菜的叶片背面有绒毛,像裹着一层薄纱。”我边学边摘,不多时,我们便摘了满满一竹篮嫩绿的荠菜,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厨房里,三代人默契配合:爷爷揉的面团泛着麦香,奶奶剁的土猪肉馅肥瘦相宜,我负责清洗荠菜。奶奶叮嘱我:“洗的时候要留住根须,老辈人说这样才能守住地气。”焯过水的荠菜愈发绿了,将切好的荠菜与姜末、麻油一起搅拌,野菜的清香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包饺子时,奶奶教我六安特有的“月牙锁边”手法。她布满皱纹的手灵活利落,捏出的每一道褶子都匀称得仿佛量过一般。“旧时新媳妇过门,包饺子的手艺要过三姑六婆的眼。”奶奶说。奶奶还告诉我,这门包饺子手艺在她们家传了五代,褶子必须要捏十二道,象征月月圆满。

饺子在铁锅里“跳起了舞”,蒸汽模糊了玻璃窗。爷爷念起民谚:“荠饺浮,春来到。”他说,这是大别山人家独有的报春仪式。饺子盛起来之后,我夹起一个,咬开薄皮,荠菜的清香和腊肉的醇厚合二为一,让人食欲大增。奶奶见我连吃两碗,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慢点吃,灶上还炖着鸭汤呢。”

六安人信守“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古训。这裹着山风春雨的荠饺,何尝不是皖西人代代相传的生活哲学?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学(白鹭洲校区)五(3)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cx20250622.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观音豆腐
下一篇: 面鱼飘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