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鱼飘香

作者: 徐文喆

本文为课堂内外“创星小作家”征文活动专场“银笔小作家”作品

我的家乡在六安,它虽不繁华,却有着不少让人垂涎三尺的传统小吃,其中最让我回味的就是姥姥做的面鱼。

每逢节假日,家人团聚之时,姥姥做的面鱼总是餐桌上最令人期待的美味。面鱼的制作可不简单,要用条皮将拌好的馅儿包裹成鱼的形状。做面鱼的条皮颇有来头一—制作豆腐时,豆桨经过点卤凝固,压去一部分水分后,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皮,这便是条皮。条皮的口感软滑,是制作面鱼的绝佳材料。

每次做面鱼,姥姥总是早早就开始准备馅料。腊肉、香菇、荠菜、粉丝、鸡蛋、炒米丰富的食材在生抽和料酒的调和下,融合成了一种迷人的味道。调好馅儿后,姥姥一边熟练地将干的条皮轻轻润湿,一边念叨:“你太太(注:曾祖母,即姥姥的妈妈)做的比我做的好吃,现在想吃也吃不到喽…”说着说着,姥姥的眼角就会泛出泪光。

看着姥姥熟练的动作,妈妈也跃跃欲试。她学着姥姥的样子,拿起一张条皮,小心翼翼地将馅料均匀地铺在上面。铺好后,她发现馅料多了,就有些不知所措。姥姥在一旁笑着指导妈妈,妈妈学着姥姥的样子,用鸡蛋液涂抹条皮边缘,反复包裹。虽然妈妈包出来的面鱼没有姥姥包的那么圆润饱满,但也有模有样。就这样,一张红领巾大小的条皮在姥姥和妈妈的手中,变成了一条条肥肥的“鱼”

随着锅中的油吱吱作响,面鱼下锅,香气四溢。煎至金黄的面鱼,外皮酥脆,内里软糯,一口咬下去,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姥姥做的面鱼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递着家族的温暖与关爱

安徽省六(1)班

选材分:8分 原来面鱼不是鱼,而是用一种叫“条皮”的豆制品包裹馅料做成的鱼形特色小吃。包馅儿的美食不少,但包馅儿的“皮”居然不是由面粉制成的,而是豆浆点卤后形成的凝结膜,这对本酷龙来说,可是新的知识点呀!

描写分:8分 小作者不但将面鱼的制作工序(润湿条皮、搭配馅料、包裹手法、煎制过程)写得很详细,还赋予了作文浓厚的生活质感,他捕捉到了姥姥思念亲人时眼角的泪光,也记录了妈妈“新手上阵”的窘样。家的味道不只在食物中,也蕴藏在这些生活的细节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cx20250623.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