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饭事,春花照流年

作者: 林芷欣

2014年,国家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6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五年级的同学们在语文、美术、综合实践等各科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为期六周、主题为“读《俗世奇人》,探寻本土‘奇人’”的项目式学习,他们的学习成果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闽南地区,过年最不可或缺的当属“饭春花”它就像一位岁月的见证者,一直陪伴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虽然你可以去热闹的集市上买“饭春花”,不过自己动手做,乐趣就更多啦!

“饭春花”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做糊、剪花瓣、卷花边、缠铁丝、粘花瓣。

先说“做糧糊”。把白白胖胖的糯米放进石磨器里,按照“三缓一急”的方法推磨。前三圈要慢慢地转,就像在跟糯米说悄悄话,到了第四圈,就得加快速度使劲转,一直到糯米变成细细的、稠稠的米糊。虽然第一步就花了不少时间,但我的心里满是期待。

接着是“剪花瓣”。准备好工具和材料,拿起布条,用剪刀剪出椭圆形的花瓣一一这一步太难了,我小心翼翼地剪着,生怕一不小心剪破了花瓣,或是剪到自己的手指。剪的时候还得注意形状的规范,要是剪出来的花瓣奇形怪状的,那就不好看了。看看姥姥,她的双手就像两只灵活的鸟儿在布条间上下翻飞,只听咔咔咔几声,一大堆漂亮的花瓣就堆在了桌子上,我别提多佩服她了。

第三步是“卷花边”,也就是用做好的襁糊把剪好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粘成花的形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糧糊得涂在花瓣下方,而不是涂满整片花瓣。

再说说“缠铁丝”,这一步可太重要了,就是把刚刚做好的半成品花用铁丝支撑起来。奶奶取出一根铁丝递给我,她握着我的手,耐心地教我用铁丝在花的中部从下往上绕两圈,然后将剩余的铁丝在花朵下方交叉旋转,扭成麻花一样的形状,这样花朵就能稳稳地固定在铁丝上,不会掉下来。奶奶说,需要用同样的方法缠绕两朵花,然后把这两朵小花固定到竹签上。有的花朵顶端还会搭配金丝制作的花蕊,让“饭春花”看起来鲜艳俏丽、有福气。

最后一步是“粘花瓣”。把做好的半成品花朵三朵粘成一枝,然后轻轻地把花瓣向外翻一翻,整理一下,再剪一些流苏当作花蕊,一朵朵漂亮的“饭春花”就出现在眼前啦!它们就像一群穿着彩色衣裳的小精灵,鲜艳又可爱,让人忍不住看了又看。

在同安当地,除夕之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完团圆饭后,就会按照老传统,盛上满满一大碗米饭,把“饭春花”插在米饭上,再把米饭放在供桌上。插着“饭春花”的米饭还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留春饭”。在闽南方言里,“春”就是“剩余”的意思,“饭春花”插在米饭上,就是“插饭春,年年吃有‘剩’”,也就是象征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

祭拜的时候,我和奶奶闭上眼晴,双手合十,庄重又虔诚地请神明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绽放”在供桌上的花朵好像在对我们说:“放心吧,你们的愿望会实现的!”

五(12)班指导老师:洪郁欣“双减”新鲜事:制作“饭春花”

烟火饭事,春花照流年0

“双减”新体验:每到小年或是除夕夜,同安地区的人家便会在供奉祖先的米饭上插上“饭春花”。一朵“饭春花”通常有九片花瓣,寓意来年的好运长长久久;一枝“饭春花”上通常有好几朵花,寓意好运节节攀升。小作者制作的是基础版的“饭春花”,工艺复杂的“饭春花”需要先裁剪出一百多片大小一致的月牙形花瓣,经过缠、绕、捻、捏、折、盘、绑等步骤才能完成。虽然类似“饭春花”的年俗用品现在都能买到了,但正如小作者所说,自己动手制作才是对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

“双减”新计划:折纸花、剪纸花、做绒花、用积木拼花请你发挥创意,为家里添上一束或一盆独特的“花”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ktcx20250624.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面鱼飘香
下一篇: 影绰,编织岁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