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作者: 茆卉

面对考场上的材料作文,如何迅速把握材料的核心,准确立意,进而展开有深度的思考,是每一位高中生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下面介绍这种考场材料作文常用的写作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场作文。

一、紧扣材料,明确立意

在面对作文材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紧扣材料内容,确保立意与材料紧密相关。这样做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题目要求,还能够让文章更加有深度、有条理。下面,以2023年全国乙卷的作文材料为例,谈一谈如何紧扣材料,明确立意。

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中的“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通过生动的比喻,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损人利己的行为并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和进步。这句话警示我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过程中,不应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因为这样的成功是短暂且不稳固的。

材料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强调了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需要多种元素共存,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加绚烂的景致。这则材料鼓励我们欣赏和接纳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世界。

在理解了材料的内涵之后,要做的就是紧扣材料、深挖立意。这需要我们选择一个与材料紧密相关的角度,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形成独特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和谐共生,共创美好未来”的角度立意。在这个立意下,可以论述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应该如何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可以引用历史上的典故、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说明和谐共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探讨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也可以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世界更加精彩”的角度立意。在这个立意下,可以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列举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展示这种碰撞与融合如何激发出新的创意和活力。同时,也可以呼吁大家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求知的精神,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接纳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

无论选择哪个角度来立意,都要确保自己的观点与材料内容紧密相连,不能脱离材料空泛议论。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在引出观点时明确引用材料中的语句或意象,作为立意的出发点;二是在论述过程中不断回扣材料内容,确保自己的观点始终围绕材料展开;三是在结尾再次点明主题,强化立意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紧扣材料、深挖立意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仔细揣摩,写出一篇篇观点鲜明、内容丰富的佳作。

二、理解材料,辩证立意

2023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作为高中生,我们身处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深刻感受着技术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智能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处理工作,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效率,也使得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时间。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技术的过度使用有时也让我们沦为了时间的奴隶。当我们沉迷于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短视频等虚拟世界时,时间便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我们反而成了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人。

因此,在面对这道作文题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地赞扬技术的伟大或者批判技术的弊端,而是要全面分析技术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其中的利与弊。我们要辩证的思考问题,可以探讨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控时间。例如,通过智能手机上的日程管理应用,我们可以轻松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工作任务和休闲活动,使每一分钟都得到有效利用。再如,在线教育平台的兴起,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然我们也要正视技术过度使用带来的问题。比如,很多人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社交媒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影响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此外,过度的信息摄入也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压力,反而失去了掌控时间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紧扣材料主题,既要体现技术的积极作用,也要揭示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思考,给出具体的例子和解决方案,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深度。这样全面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作文题,也能够对技术与时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三、升格材料,提升格调

2023年新课标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这段材料主要围绕“好的故事”展开,强调了故事的力量和其在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材料通过一系列并列的句式,逐步深入揭示了故事对个人及社会的深远影响。

材料指出好的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这一点体现了故事在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方面的实用性。故事往往比干瘪的叙述更生动、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能够成为有效的沟通工具,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增进理解。

材料还提到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这表明故事不仅具有情感上的感染力,还具有智力上的启发性。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引发听众或读者的共鸣,触动他们的内心;同时,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以启迪,引导人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材料强调好的故事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一点揭示了故事在个体生命中的巨大影响力。有时候,一个恰到好处的故事可以让人在身处人生转折点时得到指引,激发潜能,从而走出困境、迎接新生。材料将视角从个体扩展到民族层面,指出好的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体现了故事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这些往往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得以传承和弘扬。这些故事不仅塑造了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

故事,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们深邃的智慧,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人们世界观。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助力,更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贡献,因此可以此为方向对文章的立意进行升华。

一个好的故事,必然有着积极向上的主题,能够引导听众或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同时,感受到其中所传递的正能量。例如,讲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他们的事迹不仅令人感动,更能激发人们内心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这些故事可以展现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勇敢和智慧,也可以反映当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讲述这些充满正气的故事,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四、挖掘材料,小题“大作”

2023年,新课标II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在2023年新课标II卷的作文题中,我们遇到了一个贴近青少年生活的话题——“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个话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尤其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更具有非凡的意义。

“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不仅是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渴望拥有的一个小小空间,更是他们内心深处对独立、自主和成长的渴望。在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时,他们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能够暂时逃离现实的纷扰,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沉淀

作为高中生,我们深知这个阶段的特殊性。我们正处在由青涩少年向成熟青年过渡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需要心灵的滋养和成长。而“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诉求,正是我们内心深处对成长的渴望和期待。从这个小小的诉求出发,我们可以洞察青少年成长的真谛。成长不仅意味着身体的发育和知识的积累,更意味着心灵的成熟和个性的塑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紧扣“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这一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来展现青少年成长的艰辛与美好。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挑战和收获;也可以从身边的同学、朋友身上寻找素材,用他们的故事来诠释成长的真谛。

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思路,从“小我”的成长推及到“大我”的担当。我们可以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珍惜这个美好的时代,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立意不仅贴近时代主题,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感。

小题“大作”法要求我们善于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来展现其背后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是对我们写作技巧的考验,更是对我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锤炼。希望我们认真思考、仔细揣摩,写出一篇篇真实感人、富有深度的佳作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