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锋”来》升格指导
作者: 施春健文 题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请以“三月春‘锋’来”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写记叙文。
②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的字格。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身份的信息。
原 文
三月春“锋”来
这天,大雨倾盆①,在家中,我按照父母的要求认真完成周末作业,想想一会儿还要去同学家,我心里开始有点小激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离成功也越来越近。我刚写完了作业,正想放松,唉,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我在休息,妈妈就有些不悦地问:“衣服晒了吗?地扫了吗?碗洗了吗?”我赶紧回答:“还没有……我刚写完作业,想放松一下,你们就回来了。”妈妈仍不满意:“你写完了作业就不知道看书吗?”我没好气地回答:“能不能让人休息一会儿,我等会再弄。”妈妈有些生气地说:“作业完成了,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练字也行啊。看看你写的字,都成啥样了,成天就知道休息……”听着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我气呼呼地说:“我去朋友家玩会儿!”说完头也不回,拿起一把伞,一口气跑出去。②(写作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 ,像①处,“大雨倾盆”,一般是形容夏天的雨。写春天的雨,可以用“春雨绵绵、细雨霏霏”;②这段人物之间的对话在叙述时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尽量不用你说、我说的俗套样式。)
我打着雨伞站在路边,心中满是怒气,爸爸妈妈太不理解人了,整天就是学习,怎么就不能替我考虑考虑,整天学习,我的头都快要炸了。今天,我要找同学好好玩玩。雨一直不紧不慢地下着,雨水混着泪水,雨中的我缓慢前行。
风比之前大了起来,雨比之前更细更密,雨水挡住了我的视线。到同学家还有一段路,抬眼望去,路旁有个小房子,可以躲雨。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旁边的不远处,有位老人拉着满车的货物在雨中艰难地前行③。我想去帮忙,正犹豫不决,一位撑着黄色雨伞的小女孩跑了过去。也许是伞小的缘故,雨水打在了小姑娘身上,但小女孩还是不管不顾地用力在车后使劲推④。看着眼前的一幕,我不再犹豫,一路小跑,来到小姑娘身边,一起帮助老爷爷推着货物过了陡坡。看着老爷爷远去的背影,我特别开心。(③处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人的衣着,以及吃力前行的动作,以表现老人雨中推车的艰难。④处同样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从小女孩的外貌、衣着、动作等方面描写,而且可以写出“我”在此时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与小姑娘形成对比。)
偶然回头,我看到了父母在雨中艰难行走的身影,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爸爸听了我讲的这件事后,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我们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⑤
(⑤此处结尾有些草率,没有点题,使得文章的立意不高。)
点评:全文叙事完整,通过帮助老人推车的故事,展现了新时期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作者既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也是小女孩高尚人格的见证者。但是全文在描写方面还有缺陷,如果有细节描写,会让人物形象更丰满。结尾没有点题,影响了文章立意。
升格指导
怎样让作文出彩,特别是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文章主题要鲜明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要有明确的主题。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叙写了跟母亲有关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都能体现母亲的平凡和伟大,都能表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再来看这篇文章,雷锋精神是本文的中心,所选材料充分表现好人好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主题,才符合命题要求。本文写“我”与小女孩一起帮助陌生的老人推车,就是展现助人为乐的主题,跟命题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说,写之前必须确定主题,否则写出来的文章会偏离主题。
二、选材要详略得当
选材时要学会取舍,运用时要懂得轻重。如何做到详略得当?要围绕文章主题安排材料。以本文为例,主题是要表现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展现新时代团结和谐的道德风貌。本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和父母发生矛盾,二是和小女孩一起帮助陌生老人推车过陡坡。作者在安排材料时忽略了详略,用大量的文字叙述第一个场景,而对第二个场景的叙写过少,其实第二个场景才应该详写。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文章主题,才符合文章要求。
三、要注重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能让文章更有神韵,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法,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技能。如果说叙事是一棵大树的主干,那么细节描写则是大树的鲜花和绿叶。没有鲜花和绿叶的大树,会显得干瘪,没有灵气。有了鲜花和绿叶,就会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比如这篇文章,在第四部分可以细致描写眼前的陌生老人。可以这样写: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位老人,他头发花白,正吃力地拉着满车的货物在雨中艰难地前行。他身体前倾,戴着手套的双手紧握车把,两脚用力往前蹬,脸上露出吃力的表情。
也可以详细描写小女孩:
只见一个十一二岁,头扎小辫子,身穿红蓝相间的校服,满脸稚气的小姑娘跑了过去,手中的小雨伞被风吹得有些歪斜,但小姑娘毫不在意地跑到了车后。
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呢?细节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丰满了人物形象,在丰富故事情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要学会文末点题
结尾点题能起到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怎样在文末点题呢?有三种方法:一是阐释文章标题,加入自己的理解,升华文章主旨。二是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明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总结全文。三是让关键词出现在篇末,用首尾照应的方法结束全篇,起到首尾照应的作用。比如,本文结尾可以这样写:
陌生的老人渐行渐远,小女孩也微笑着走了。此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回味着爸爸刚刚对我说的话:“在别人困难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爸爸的这句话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原来觉得雷锋精神高大上,通过今天这件事,我体会到普通人做好事其实并不难,只要是做好事,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需要舍己救人,也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助他人一臂之力,就是雪中送炭。雷锋精神就在点点滴滴的善举中,哪怕只有一点微弱的光,也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雨渐渐停了下来,三月的春风暖暖的,吹来了动听的旋律,那是一首雷锋精神的赞歌!
升格文
三月春“锋”来
三月的一天,春雨绵绵。吃完早饭,爸爸妈妈上班去了,我独自在家写作业。写了一会儿,我有些累了,想看电视歇一会儿,但又想起今天跟同学约好了去他家玩,心中充满斗志,继续奋战,早点做完早点解放。(开头写景,营造沉闷的氛围,为下文写和父母闹矛盾做铺垫,同时为照应末尾埋下伏笔。)
墙上的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逝去,我感到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嘿嘿,终于写完了!”我正想放松时,爸爸妈妈回来了,看到我在休息,就皱着眉头连珠炮地问:“衣服晒了吗?地扫了吗?碗洗了吗?”
“没有,我刚写好作业,想放松一下,你们就回来了。”
“你写完了作业,就不知道看书吗?”
“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儿,我一会儿去弄。”我没好气地回答。
“作业完成了就没事做了吗?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练字也行,你看看你的字,都成啥样了,成天就知道休息……”爸爸有些生气地指着我的鼻子说。(句式简洁,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无疑是本文的亮点。)
听着他们没完没了的唠叨,我气呼呼地说:“我去朋友家玩会儿!”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
我站在路边,心中满是怒气。爸爸妈妈也太不理解人了,整天要我学习,我的头都快要炸了。作业写完了,也没什么事了,我要和同学好好玩,不夜不归。雨一直不紧不慢地下着,想到自己被父亲训斥,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风大了,雨也更细更密,挡住了我的视线。到同学家还有一段路,抬眼望去,路旁有个小房子,便决定避避雨再走。
风依然不减,雨不紧不慢地下着。就在这令人沮丧之际,我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位老人,身材不高,正拉着满车的货物在雨中艰难地前行,看样子想爬过眼前的陡坡很不容易。老人离我越来越近,模样也渐渐清晰,只见他头发花白,穿一件浅色的夹克,身体前倾,戴着手套的双手紧握车把,两脚用力,露出了吃力的神情。看着眼前陌生的老人,我犹豫了,帮还是不帮?帮他我会被雨淋湿,回家又会被妈妈训斥一顿……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撑着黄色小雨伞,看起来十一二岁,头扎小辫子,身穿红蓝相间的校服,满脸稚气的小姑娘跑了过来。只见她一手撑伞,一手使劲地推着车,全然不顾手中的小雨伞被风吹得有些歪斜。老人转身发现有个孩子在帮他推车,就转身看了一下小女孩。小女孩微笑着继续在后面帮忙推车,示意老爷爷往前走。老人拉着装满货物的车子又往前慢慢地挪。看着眼前的一幕,我不再犹豫,一路小跑,和小女孩一起在后面用力推车。在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车子终于翻过了陡坡。老人连说谢谢。(此处描写很详细,将老人吃力拉车的动作、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描写得非常到位。“我”最后在小姑娘的感召下也加入推车的行列,与文章主题一致。)
偶然回头,我看到父母向我走来的身影,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老人渐行渐远,小女孩也微笑着走了,此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回味着爸爸刚刚对我说的话:“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是一件幸福的事啊。”爸爸的这句话让我对雷锋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原来觉得雷锋精神高大上,通过今天这件事,我体会到普通人做好事其实并不难,只要是做好事,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需要舍己救人,也无需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双手,助人一臂之力,就是雪中送炭。雷锋精神就在点点滴滴的善举中,哪怕只有一点微弱的光,也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雨渐渐停了下来,三月的春风暖暖的,吹来了动听的旋律,那是一首雷锋精神的赞歌!(文章结尾有几个亮点:一是内容上升华了主旨,通过对雷锋精神的领悟,说出了雷锋精神的本质,点明了中心。二是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点评:本文写了帮助陌生老人推车的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助人为乐的精神,表达了对雷锋精神的赞美。叙事完整,描写细腻,生动传神,主题鲜明。在选材上详略得当,特别是对小姑娘的详细描写,将雷锋精神落到了实处。结尾点题,升华了全文的主旨——雷锋精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