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山河,我的游览之旅

作者: 陈义花

写游记类作文既能锻炼观察力、记忆力,又能提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人文景观等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确定主题,收集素材

写作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选取令你印象深刻的一处地方作为写作对象,这个地方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黄果树瀑布、张家界天门山、云南石林、长白山天池、青海湖、敦煌月牙泉等;人文景观有故宫、颐和园、古城、公园、假山、亭子等。

选好写作对象之后,需要拟定标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相当于人的眼睛,醒目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拟题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用线索加地点拟题。如《游石林》、《游西柏坡》《记金华的双龙洞》《记一次难忘的故宫之旅》等,这类题目能让读者立刻就知道游览的地点是哪里,进而产生思考:这个地点有哪些值得写的地方?

2.直接用地点或地点的特征拟题。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景德镇陶溪川游记》《北京欢乐谷》等就是直接用地点命题,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题目就是后者,文章必定围绕为何“甲天下”展开叙述。而《有趣的动物园探险》《有趣的长沙世界之窗之旅》在标题中就突出了“有趣”这一特征。这样拟题直观、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3.用时间加地方拟题。如《六月的塞罕坝》《七月的天山》等,点明地点在这个时段是独具魅力的。

4.用地点加时间拟题。如《美丽的西湖一日游》《葫芦岛半日游》等。拟定标题之后,需要搜集并整理写作素材。首先需要回忆游览细节,明确游览的具体地点,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或回忆曾经认真观察过的景物,如自然风光、建筑特色、雕塑艺术等。与此同时,还可翻看照片和视频,挑选出最能代表游览地点的照片,特别是那些具有独特视角或情感价值的照片。另外,还需搜集一些与游记相关的好词好句,如“青翠、辽阔、壮丽”等。最后,围绕主题整理素材,以便写作时使用。

二、理清结构,详略得当

写游记虽然要求交代清楚游览的时间、路线等,但不必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突出主题。在以描写景物为主的作文中,从众多景物中挑选最具代表性或最吸引你的几处进行详细描写即可。比如,游览山区时,可以聚焦于一块形态独特的石头或一片色彩斑斓的树林。在具体描写中,可以从位置、大小、形状、颜色等多个方面进行描绘,还可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展开叙述。在以叙事为主的作文中,可选择几个关键节点或高潮部分详细叙述。比如,在游乐园,可以重点描写最难忘的一个游乐项目——过山车的刺激体验。此外,在叙事过程中要融入个人感受和情感体验,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最常见的便是在开头交代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写出发前的心情,如激动、兴奋、好奇等。如《游西湖公园》一文,开头写道:“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决定游览西湖公园。一想到能够亲眼见到那些书本上描绘的美景,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此外,开头还可以这样写,如:“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到有名的西湖一游啦!”这样写更简洁明了。还可以引用诗句开头,如:“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暑假来到,我终于可以在六月欣赏向往已久的西湖美景了!”多种形式的开头,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正文部分需要详细讲述游览的过程,可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来写,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也可两种顺序交叉使用。也可以写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到达目的地的第一感受等。对于有趣的经历或发现,即游览时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应该详写。

例如,在《游西湖公园》一文中,中间部分这样写道:

我早早起床,准备要带的物品,水瓶、零食、纸巾,对了,还有手机,精彩的瞬间怎么能不记录下来呢?刚从停车场出来,远远就看到西湖公园已是人潮涌动。进入公园,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湖面波光粼粼,似铺满“金子”般闪闪发光。几只小鸟在湖面上自由飞翔跳跃,远山层峦叠嶂,仿佛步入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我迅速拿起手机,定格下这美妙的瞬间。我们沿着湖边小路漫步,妈妈提议去著名的“苏堤春晓”。顺着指示牌,我们找到了苏堤。听着妈妈口中吟诵“拂堤杨柳醉春烟”,我一时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中。夏日荷花盛开,美不胜收。从远处看,正如诗人笔下所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近看,团团荷叶铺满池塘,生机盎然。最有趣的是,我买了一袋面包和人们一起去喂湖里的鸭子时,不小心把面包扔到了鸭群的后面,引得鸭子争先恐后夺食,其中两只鸭子还撞到了一起,那场面既有趣又温馨。最后,我们登上雷峰塔,俯瞰整个西湖,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醉。此刻,我终于理解了“一片湖山归眼底”的真正含义。

在这段游记中,作者以清晨起床准备物品开篇,自然引出即将开始的西湖之旅,为后续写游览做了铺垫。在正式游览西湖时,作者以湖面景色为切入点,运用比喻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还巧妙地穿插了对苏堤春晓、夏日荷花等著名景点的描写,以及喂鸭子这一有趣的小插曲,使得文章丰富有趣,充满了生活气息。

在收尾时,要总结全文,同时表达个人感受与期待。在《游西湖公园》一文中,结尾可以这样写:“随着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西湖之旅。西湖很大,景物很美,每一处都让人流连忘返。这次游览,我不仅领略了西湖的自然风光,更深刻感受到了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去发现更多未知的美好。”

三、要点突出,手法多样

在写游记过程中,需要细致观察景物,并巧妙运用修辞等技巧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1.观察角度灵活切换

观察角度有近观和远观之分。近观可以捕捉到景物的细节特征,如树叶的纹理、岩石的棱角、水波的涟漪等。远观则有助于把握景物的整体布局和气势,如山脉的连绵、江河的壮阔、城市的繁华等。在作文《游长城》中,一同学写道:“车行到离八达岭不远处,就看见山峦连绵不断。在群山之上,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腾跃于山脊之上”“我们从山脚往上爬,阶梯两旁装有扶手”“在第一个烽火台前,我望着斑驳的墙壁,想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游记写作中,通过远近结合的观察方式,作者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描绘景物,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更加立体、丰富的视觉体验。

2.巧用修辞绘景

在写作中,巧妙使用修辞,可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泰山遐思》一文中,作者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雨中山路两侧的景色。拟人:“树叶上镶嵌着的一串串雨珠像断了线的珍珠,它们跳跃着,滚动着,倏尔已不见了踪迹。”通过“跳跃着,滚动着”的拟人化描写,进一步增强了文字的趣味性。又如《西子湖畔》中,作者则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来描绘西湖的美景。排比:“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通过四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短句,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西湖周围山峦的层次感。

3.巧用修饰词、诗词名句壮物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会引用诗词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引发读者联想,使其心生向往。积累并恰当使用形容词、成语或四字短语等修饰词,可以丰富文章的语言表达,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如“翠色欲滴”形容树叶的鲜绿欲滴;“波光粼粼”可描绘水面闪烁光芒等。此外,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词名句,可以丰富文章内涵,使其更具艺术性。如引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描绘西湖荷花的美丽,既准确又富有诗意。

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用慧眼欣赏美景,用妙笔书写旅程,用细腻的文字抒发真挚的情感,如此,定会写出兼具美感和真情的佳作!

佳作展示

长白山一日游

寒假期间,爸妈决定带我去长白山旅游,我们从二道白河镇出发,目的地是长白山北坡。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夜色,我们已乘坐大巴车缓缓向山上进发。首站抵达的是神秘的地下森林。这个名字初听起来颇为奇妙,实则是因为冬季的白雪覆盖了整片森林,使得这片森林宛如被冰雪封印的秘境。我们乘坐小舟,在冰雪覆盖的河道中悠然前行,两岸的树梢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雾凇,它们形态各异,有的粗如棍棒,有的细若银针,在晨光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随着太阳逐渐升高,白色的日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与两岸银装素裹的景色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

临近中午,我们驱车前往长白山天池。山路蜿蜒曲折,但汽车如履平地,很快便将我们带到了天池。天池周围,十六座雄伟的山峰傲然挺立,它们身披白色的圣衣,宛如一群英勇的战士,守护着这片神圣的水域。天池早已被冰雪覆盖,冰层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冰雪的白与湖底的蓝交织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站在天池旁,我仿佛能听到长白山热情的呼唤,感受到它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冬季万物沉睡,但长白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出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我站在天池旁,被这人间仙境深深吸引。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呼喊:“我爱这人间仙境,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一刻,我仿佛与长白山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随着长白山之旅即将结束,我依依不舍地凝望着车后方那雪白的山峰与湛蓝的天空。妈妈问我这次旅行有什么感想,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韩翃《送齐山人归长白山》中的一句诗:“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或许,在游览途中,我已经将长白山的壮阔雄伟印在了心底。一路寒山,归家将近,但我的心仍然沉浸在长白山的万种风情之中,久久不愿离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