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仿写、改写、读后感写作指导

作者: 穆利娜

一、续写:梳理故事脉络

1.熟悉原文情节和人物角色

要想流畅地续写,就要足够熟悉原文情节,充分把握人物形象。每一段、每句话,甚至每个字词都可能包含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续写中都可能会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原文时,对每个细节都要足够重视,充分理解原作者的意图,准确把握人物性格、故事背景和情节发展的主线。

此外,人物是故事的灵魂,他们的情感、动机和行为决定了故事的走向。续写要保持人物性格的连续性,使新的情节在原有的人物设定下自然发展。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并通过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在续写过程中,学生要仔细思考人物有什么反应、会做出何种决定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人物身份的情节。

2.注重情节延续和人物塑造

清晰的故事线索是情节延续的基础,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一则故事,如果情节跳跃不连贯,读者就不能顺利理解和体验,那么无论故事中的人物多么鲜明、事件多么引人入胜,都不能达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因此,学生要专注于各个情节的连贯性,确保它们在整体上形成流畅的线索,让读者顺利阅读。

此外,人物形象塑造也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成功的人物塑造不仅要深度挖掘人物性格特点,还要合理解释人物的行为动机,细腻描写人物的情感变化。特别是在连贯的故事中,人物形象的丰富度会直接影响读者对故事的认同感和代入感。而在人物形象塑造中,作者要注意确保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即使在故事发展中需进行必要的性格转变,也必须让读者感受到这种转变的合理性。

3.注重内容创新和情感表达

一个有序且连贯的故事,能让读者更容易跟随作者的思路,把握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学生在构思时需这样安排结构:起、承、转、合。起始阶段设定背景和角色,承接阶段展开故事线,转折阶段制造冲突或矛盾,最后在合并阶段解决矛盾。因此,续写要注意细节的串联和情节的设计,使整个故事清晰、连贯。

此外,创新性的元素和情感的渗透,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更能打动读者。创意来源于对常规的颠覆、对人性的洞察,或对生活的理解。同时,情感表达是作品生动的关键。适当的情绪渲染和情感抒发,既可以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也有利于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表达情感时,应避免直接陈述,而应通过情境、动作、对话等方式,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想要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深度、续写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佳作,就要理清故事脉络,注重内容创新和情感表达。

二、仿写:学习和借鉴范文

1.选择优秀作文

模仿优秀作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对优秀范文的理解和分析,吸收其有效的写作技巧和策略,从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优秀作文的主题、观点和结构,明确写作方向;同时,深入挖掘语言运用技巧,如词汇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手法等,可以充实语言资源库。此外,分析优秀作文的逻辑结构和论证策略,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论证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文,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优秀作文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在理解和吸收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写作中,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总的来说,学习优秀作文是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的过程,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分析范文结构和语言表达

要深入剖析范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就必须重视其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关注精细的语言细节和文章的结构。范文的结构清晰且富有逻辑,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旨在突出主题、展开论述。引言能定位主题,拓宽读者视野;主体部分层层递进,论证严密;结尾部分回扣主题,使文章形成完整的思维闭环。

范文的语言表达亦值得关注。通常,范文语言凝练,作者尽可能避免使用废话和模糊不清的表达,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此外,词汇选择和句式结构的多样性也是范文语言表达的亮点。选范文时应注重语言的准确生动,同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程度,不超出学生的理解水平。模仿范文时,学生要细心分析范文的逻辑架构和语言特点,努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3.模仿的同时融入想法和风格

模仿是很多学生写作的第一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模仿可以盲目、毫无选择。仿写是为了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模仿时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尽可能地复制原文,而是理解和掌握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此,仿写应该尽可能地在保持原作神韵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并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把这些理解和感悟转化为文字。

除此之外,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至关重要,这也是模仿的目的。理解和掌握了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应该努力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不仅仅是为了区别于原作,更是为了提高创新能力,使作文更具吸引力。这需要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写作能力,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写作风格和写作倾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在模仿中加入自己的元素。

三、改写:改变题材和视角

1.改变原题材,写新文章

改变原题材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益尝试。题材的变更可以赋予作文新的生命,打破固有的写作模式,展现新的风格和创意。改变题材不仅涉及情感态度和主题的转变,还需重新设计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作文的新题材能激发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观察视点,从而有助于增强作文的艺术性。作文题材的改变同时也是锻炼思维灵活性和提升创新能力的好机会,能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以更加自由、开放的心态面对写作。

然而,改变题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更改,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规则,需在满足题目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创新和合理设计,使新的题材既能揭示原有主题,又能展现新的视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以审美的眼光审视题材,以创新的精神思考题材的变更,从而在创新和规则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作文在新题材中焕发新生机。

2.转换视角,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

视角的转换是写作的重要策略,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广阔且独特。通过换位思考,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同一事物或问题,可以深入问题的多个层面,而非只停留在表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又提升了表达能力。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通过转换视角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这既是一种写作技巧,又是对事件全面理解的体现。转换视角意味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信息涵盖更加全面、见解阐述更加深刻,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理解空间。

转换视角可以通过改变描述对象、变换叙述主体或调整文本焦点等方式进行。例如,在描绘一个场景时,学生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进行描述;也可以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是场景中的一员,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描述。又如在议论文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教师、学生、家长)出发,分别阐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应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尝试,通过不同视角描绘世界,拓宽视野,加深思考。

3.勇于创新,展现个性

学生在改编作文时,要勇于创新,展现个性。这不仅是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原创精神的肯定。在处理不同题材时,创新思维的运用是关键。透过新的视角观察世界,才能发现那些常人难以察觉的细微之处,而这些细节往往能为作文增添独特的色彩,使之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在写作过程中,勇于创新意味着敢于突破传统框架、勇于尝试不同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而个性与独特性则体现在对独特见解的坚持、对作品主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作文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巧妙运用。无论是更换写作视角,还是尝试新题材,都要有独特的洞察力和辨识力。因此,那些在写作中找到自我、挖掘个性的学生必须明白,无论选择何种题材或视角,写作成功的关键都是创新。只有真正做到勇于创新,展现个性,才能让作文真正具有生命力,触动读者的心。

四、读后感:在阅读中汲取灵感

1.阅读优秀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阅读优秀作品是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优秀作品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探寻文学真谛的道路,也为在文学道路上行进的每个人提供了宝贵的灵感。语言艺术、情感表达、思想深度、人文视角等都是写作的重要元素。学习和借鉴这些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技能,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特别是语言艺术,优秀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展示了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另一方面,优秀作品往往揭示了生活和人性的深刻内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加强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的理解,也可以汲取无穷的灵感,丰富内心情感。这样的过程,无疑会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 能让他们在  写作中,逐渐形成独特风格。因此,阅读优秀作品,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汲取灵感的重要方式。

2.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在阅读过程中,分析作品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部作品的主题是其内在的核心,是作者试图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重要信息。理解这个主题,不仅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也能帮助读者提炼能应用到作文中的重要元素。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可以赋予作品生命力。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读者可以更好地感知作品的情绪,进一步提高对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多启示,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情感素材。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同时也是提升他们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是汲取灵感的源泉。深入阅读和理解作品,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写作灵感,提升写作能力。因此,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深入阅读能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而优秀的作者又需以深入阅读为基础。

3.用心感悟,结合生活经历表达

深入阅读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自我认知的探寻。将文字和生活相互映照,感悟之门便得以打开。阅读的真谛在于感悟,并非空洞的接收过程,而是主体性的认知活动,需用心灵去感知,去品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其中,使读物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而成为真实的生活体验。这将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应深度挖掘阅读材料,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对于抽象概念或理论,可以将其与自身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知识。生活经历的引入,使得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也有助于理解和记住阅读的内容。因此,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深入阅读和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读材料联系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并形成观点和见解。这样的阅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