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丹

微写作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0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明确提出,写作主要是通过文字实施书面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及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创意表达及自由表达,尽量减少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束缚,并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微写作是近几年新出现的名词,它发端于微博,是利用微博写作的微型文学作品。微写作的重点在一个“微”字,对字数有一定限制,并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微写作应用于高中作文教学中,不仅能创新写作教学形式,还能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使高中作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一、微写作的概念及其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1.微写作的概念

微写作既是近些年流行的新名词,又是作文教学中的全新教学法,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比如微散文、微小说、微故事等,对写作字数有限制。另外,微写作明确指出,作者需准确把握字、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微写作在很多领域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备受关注。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微写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有效地抒发情感,还能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除此之外,相较于传统的写作,微写作更加短小精悍,有助于学生整合内容,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2.微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写作字数相对较多,学生在具体写作时,需花费更多时间,常常因词穷而感到无话可说,甚至因为要凑够字数,出现重复叙述的情况。这些不仅会影响情感的准确表达,也会影响写作的效率与质量。而微写作则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为微写作的字数相对较少,篇幅较短。学生通过微写作,可表达情感,也可记录生活,更容易产生写作兴趣。同时,微写作较为灵活,能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其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微写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一,微写作短小精悍,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二,微写作的用语更加精炼,对学生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其高效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三,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人或多或少有点“社恐”,这就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在某些场合甚至出现了词不达意的情况。而微写作则能帮学生理解某些语句处于特殊语境中的含义,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自从在高考中渗透了微写作的题型,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微写作。为了满足时代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微写作逐渐在写作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第一,微写作花费的时间更短,内容更精简,通过微写作训练,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动笔习惯;第二,微写作逐渐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及质量,既能帮助学生积累各种素材,又能让他们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二、微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基于语文教材,讲解写作技巧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出来的,可以使学生立足于哲学、人生等各个方面展开思考。因此,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适当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并与教材中的素材相结合,组织微写作训练。在课前预习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浏览文章的全部内容,形成整体印象。接着,将课文内容作为话题,让学生针对自身的感悟开展微写作。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了解不同文章体裁及其写作特点,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已进行了课前预习,教师就需侧重于文章整体布局、写作框架的讲解,指导学生查漏补缺,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体裁的写作方式。

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时,可先引导学生预习,尝试进行微写作。首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体裁、写作背景、作品出处等相关信息;其次,结合参考书,理解文章中词句的具体意义;再次,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对故事的框架形成整体印象。在基于课文感悟进行微写作时,可立足于烛之武不惧生死、临危受命、深明大义等高尚品格进行阐述,或是从烛之武能言善辩、洞悉时局的才能入手。教师可深度剖析课文内容:课文的开头营造紧张的氛围,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课文的第二段则是先抑后扬,写出波澜起伏的情节;第三段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致描写了退秦的过程,曲折有度,说理透彻;最后,对退秦的结果进行简要阐述,确保有头有尾。而学生在微写作的过程中,要模仿与借鉴课文,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从而确保微写作的质量。

2.基于微写作特征,找到写作切入点

微写作的关键是“微”,具有主题直入、字数有限、内容集中、结构简洁等特点。在开展微写作时,核心是写出的内容要高度浓缩。因此,在具体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精准、简短的文字迅速切入主题,清晰、简洁地表达思想,准确把握写作重心。而学生在实际动笔前,要选择合适的叙事角度,通过精练的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写出更具感染力的微作文。

以话题为“触动心灵的人与事”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微写作要使用第一人称,精炼地描写某个人或某件事,并表达自己对这个人或这件事的看法,让读者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选取《手帕》与《父亲》中的片段,这两篇文章一篇侧重记事,一篇侧重写人,指导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微写作的具体要点。其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把握关键词“触动”,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写作任务。这样既能考查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又能彰显学生语句组织、段落划分的语文学科素养。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呈现课文的画面感,让学生更好地代入自己的情绪,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基于微情境创设,明确微话题

一个好的、明确的微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让他们快速进入写作情境。因此,在微写作前,教师需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话题。

首先,微话题要贴近现实生活,呈现开放性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的作文明显不同,不论是设置话题,还是写作,微作文都更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微写作的话题,从而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班会上,教师可以组织与“诚信、节俭、文明、感恩”有关的生活化话题的讨论、辩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每天通过课间或课外的实践,讲述自己身边常见的事,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多媒体播放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课堂之外的新闻事件,并就相关的新闻事件展开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相关网络平台,组织微作文大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又能对生活现象产生全新的认知,并对实际生活形成理性认知。

其次,微话题要关注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特征。微写作的开展,可使作文教学实现与时代的有效接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微话题的设置需关注社会;第二,学生开展微写作时,要尽量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写起,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大胆表达看法与观点。目前,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微传播的方式得到广泛普及,学生能及时了解每天的新闻热点。同时,微话题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关注实际生活,还需他们拓宽眼界,时刻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

例如,2023年的网络流行语“文明互鉴”“硬核”“融梗”“柠檬精”“996”等,教师可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同的词语,并对自己的选择给出合理的解释。与之相似的社会热点还有很多,如开放时代呼唤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均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可知,教师应创设相应的微情境,明确写作微话题,深化学生对热点话题、社会事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的微写作与时代接轨,拓宽写作视野,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4.基于微评价优化,反馈写作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的形式,促进学生微作文水平的提高。

首先,教师批改与评价。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微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给予相应的指导与评价。在传统的高中写作教学中,因为作文篇幅比较长,教师不能一一批改。教师若要全部批改,则需花费较长时间,导致批改周期过长。学生得到反馈的时候,甚至忘记了作文内容。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而且由于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他们作文水平的提升。而微写作则明显不同,由于微写作的篇幅相对短小,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写作状况,及时反馈。通过及时反馈,学生能及时改正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其次,学生互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微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针对作文内容及时反馈,还要引导学生互相审阅和评价彼此的微作文。相较于传统的作文评价,微写作的评价及反馈优势更加显著。由于微写作的篇幅相对短小,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能审阅及评价多篇作文,这一过程可有效增强彼此的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与想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微写作,可有效弥补传统写作教学的不足,这不仅可以使微写作不再局限于课堂,而且能使其命题方式更加多样灵活,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与时政热点。因此,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微写作特征、微情境创设、微评价优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几个方面,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