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平凡与伟大”写作指导
作者: 刘祺文 题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很多事也会触动我们的心灵。
请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展现他们的平凡与伟大,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1.选定人物,挖掘亮点
(1)选择典型人物
首先,要挑选一位你熟悉且具有代表性的劳动者。这位劳动者可以是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用知识播撒希望;可以是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生,以医术和爱心守护每一个生命;也可以是那位每天精心擦拭玻璃的保洁阿姨,用勤劳让城市更加亮丽;还可以是春种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用汗水浇灌丰收的喜悦。选择的人物应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能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精神风貌。
(2)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选定人物后,要深入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如职业精神、人格魅力、生活态度等。比如,山村小学教师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精神;医生高度的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保洁阿姨的细心与敬业,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农民的勤劳与智慧,对土地的一片深情。这些是文章的核心,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2.搭建框架,丰富内容
(1)开头引入,设置情境
开头应简洁明了,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或故事引出主人公,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比如,描写一个清晨,山村小学的教室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引出那位默默无闻却影响深远的教师;或者是一个紧急救治病人的夜晚,营造医生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的紧张氛围。
(2)主体展开,细节描写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要详细描写人物的日常生活、工作经历,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例如,描写山村教师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为孩子上课,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可能;医生在面对病患时的耐心与细心,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辛劳与牺牲;保洁阿姨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乐趣,用双手为城市带来清洁与美丽;农民根据季节变换,辛勤劳作,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与付出。同时,可以适当穿插人物的内心独白或对话,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3)结尾升华,抒发情感
结尾部分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表达对这位劳动者的敬意。可以是对人物精神的赞美,也可以是对劳动价值的深刻思考。比如,强调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默默付出,才筑牢了社会的基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可以提出倡议,鼓励大家关注并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共同营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
3.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1)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生动具体的语言能使文章更加鲜活,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写作时,应避免使用空洞、泛泛而谈的词汇和句子,要用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现人物和场景。情感真挚是文章的另一大支柱。写作时,要确保情感是发自内心的,是人物的真实感受。不要为了迎合读者或追求效果而刻意夸大或编造情感,因为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可以通过回忆与人物的交往经历,或是通过想象人物的生活场景,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描写农民劳作的情景,不要简单地说“他在田里干活”,可以具体描绘:“他手持锄头,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每一锄下去都似乎在与大地进行着深情的对话;那一片片翻新的泥土,仿佛是他用心血浇灌出的希望。”此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也是增强文章表现力的有效手段。比喻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拟人则能赋予无生命物体以人的特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将医生比作“生命的修复师”,将保洁阿姨比作“城市的美容师”,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能表达对这些劳动者的敬意。
(2)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一篇好文章,其结构必然是清晰的,逻辑必然是严密的。这要求写作之前,先构思文章的整体框架,明确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的内容。开头要简洁明了,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主体要围绕中心展开,每个段落之间要有自然的过渡,避免生硬连接;结尾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排文章结构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即先总述文章的主旨或人物的特点,然后分点讲述,最后总结。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逻辑更加清晰。同时,段落之间要注意过渡和衔接,确保文章的连贯性。
(3)观察细致,丰富素材
写作前,对人物的深入观察和了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不仅要关注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表面信息,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细节、生活习惯等内在方面。可以通过与人物交谈、观察他们的日常行为、了解他们的工作经历等方式收集素材。收集素材时,要注重细节。细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能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
比如,描写山村小学教师时,可以描写他手中的教鞭、身上的旧衣服、脸上的皱纹等细节,这些都能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艰辛和付出。此外,丰富的素材还能为文章提供多样的角度和观点。可以从人物的工作、生活、家庭等多个方面入手,展现他们的形象。这样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还能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4)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
文章应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展现劳动者的正面形象,弘扬社会正气。这是写作的重要原则。写作时,要避免表达负面情绪,不要过分强调人物的困难或不幸,而是要关注他们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积极品质。
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人物的正面形象,比如,描写医生救治病人时的敬业和爱心,或描写保洁阿姨在工作中的细心和敬业。这些事例不仅能展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还能激励读者向他们学习,传递正能量。同时,可以在文章中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些劳动者虽然平凡,但他们的付出和贡献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文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他们,共同打造和谐温暖的社会环境。
总之,写关于劳动者的文章时,要注重语言的生动和情感的真挚,构建清晰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细致地观察,以便积累丰富的素材,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既感人又富有启发性的文章,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对劳动者产生敬意。
佳作展示
平凡中的坚守
——记我心中的那位山村教师
在遥远而偏僻的山村里,有一所简陋却充满希望的小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每当晨曦初露,校园里便会响起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那是一位老教师的坚守。他就是我心中永远的灯塔——李老师。
李老师,一个平凡的名字,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年轻时便来到这里,一待就是几十年。山村的条件艰苦,教学资源匮乏,但李老师从未有过怨言。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同学们购买图书、文具,甚至亲手制作教具,只为让孩子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他总是穿梭在教室与操场之间,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
李老师的课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有趣易懂。他比喻数学公式为“数字的舞蹈”,将语文课文比作“心灵的旅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他的每一句话,都像春风化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李老师写的文章,正如他的人生一样,清晰而严谨。他常对我们说:“写文章就像做人,要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这句话不仅成了我写作的座右铭,也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每一步。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如何运用过渡句使段落之间自然衔接,让作文像李老师的人生一样,充满了逻辑与美感。李老师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他的素材库仿佛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书。无论是山间的野花野草,还是田间的农作物,都能成为课堂上的生动教材。他告诉我们,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在他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作文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更重要的是,李老师用行动向我们传递了正面的价值观和正能量。他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可见知识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坚韧的心。”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无论是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还是教学的挑战,李老师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克服。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成长,在挑战中前行。
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所山村小学,但李老师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他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用平凡的生命,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传递那份爱与奉献,去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点 评
这是一篇充满情感与敬意的文章,成功塑造了一位山村教师的光辉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写作技巧的深刻理解与出色运用。开篇即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山村小学的宁静与孩子们的读书声,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通过“璀璨的明珠”“晨曦初露”等生动描绘,营造出温馨而感人的氛围。对李老师的描写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如“他总是穿梭在教室与操场之间,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李老师的深深敬意和怀念。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对李老师的印象,然后分别描写其讲课语言生动、结构严谨、观察细致及正面引导等,最后总结李老师对自己的影响,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无生硬连接,整篇文章流畅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