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公益:一束温暖世界的光
作者: 吴应海文题设计
为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公益理念,校刊《讲述》栏目举行“志愿·公益”主题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作文参加活动。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仿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以“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公益理念”为主题撰写一篇作文。根据题目要求,考生所写作文只要能体现“志愿精神”或“公益理念”中任何一个主题即可。同时,由于是《讲述》栏目征稿,因此,作文要写成记叙类文体。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服务中的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主要包括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4个方面。它倡导不计报酬、不求名利地参与推动社会进步的活动,欣赏他人,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同时追求个人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公益理念的核心是“我为人人”,它强调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倡导通过志愿行为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提升社会福利,改善社会状况。
无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公益行动,都有无数普通人参与其中,包括我们自己。大家用爱心和点滴行动,共同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这些凡人善举,就像一束光,温暖了世界。写作时,要扣住“志愿”和“公益”这两大主题进行选材,精心构思,用生动的文字表达出来。
思路一:记叙一次活动。通过讲述自己或他人参加某次志愿活动或公益行动的经过,展现志愿精神或公益理念。
思路二:描写一个人物。选择合适的对象,通过描写与叙事,集中反映这一人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思路三:礼赞一个群体。以志愿者群体或公益人士群体为对象,运用诗意的语言展开叙写,讴歌他们独特的风采,抒发真诚的礼赞之情。
学生范文
“敲门行动”
李程璐
暑假第一天,在社区工作的姑妈给我捎话,说社区准备临时招募一些学生志愿者,参加关爱老人的“敲门行动”,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学校布置了暑期社会实践作业,我正愁不知道干什么好呢,闻听此言,当即答应。
没过几天,姑妈打电话让我去参加志愿者培训。到了现场,我发现参训的有30多个人,以大学生、中学生为主,另外还有几名小学生,所有人都是满脸期待的神情。主讲人是社区的王阿姨,她给我们介绍了本次“敲门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登门看望独居老人,送上社区准备的慰问品,帮助他们打扫住所,进行信息登记。
培训结束后,王阿姨公布了分组名单。志愿者们被分成6组,每组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带队,负责2到3个小区。我被分在了王阿姨这一组。王阿姨让我们先相互认识一下。不一会儿,她领来印有“志愿者”字样的红马甲,招呼我们穿上,然后领着我们前往不远处的望海小区。这个小区是老小区,有400多个住户,其中独居老人有8人。我们计划上午看望3位老人,下午看望5位老人。

虽然才是上午9点钟,但外面已经很热了。我们脸上满是汗水,队伍中的“小胖子”衣服已湿了一大片,但没有一人打退堂鼓。
我们先来到李爷爷家。王阿姨让我敲门。我敲着门,心里“咚咚”直跳,不知门后面是什么情况。门一开,一位驼着背、满头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一见王阿姨,李爷爷咧开嘴笑了:“小王,你又来啦!”看来,王阿姨以前经常来看望李爷爷。
我们双手把慰问品递给李爷爷后,立即动手帮他打扫屋子。李爷爷的房子不大,客厅的墙上挂着许多照片,特别引人注目。不一会儿,大家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趁着王阿姨和李爷爷拉家常的工夫,我们欣赏起墙上的照片。“哇,李爷爷曾经是一名海军战士,立过二等功,年轻时的他多英俊呀!”“你们看,李爷爷还曾被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看着看着,一股敬意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离开李爷爷家时,李爷爷再三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感谢我们这些志愿者的献爱心行动,并祝我们学习进步。王阿姨告诉我们:“李爷爷今年82岁,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他们没有孩子。像这样的老人,全社会都有义务关爱他们,让他们远离孤独,感受亲情的温暖。我们社区这次招募年轻人参加‘敲门行动’,就是想把关爱独居老人的种子撒进大家心田……”
听着王阿姨的话,大家若有所思,仿佛暗中下定了某种决心。擦一擦脸上的汗水,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往下一户独居老人家赶去。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
点 评
文章记叙了“我”暑期参加“敲门行动”的前后经过,叙事有条不紊,文脉非常清晰。透过“敲门行动”,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社区工作者对独居老人的关爱,同时也明白,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去帮助老人,特别是帮助那些独居老人,让他们幸福、快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篇习作中获得启示,行动起来。
外公是个“公益达人”
徐 淦
别看外公相貌平平,却是远近闻名的“公益达人”。怎么,你不相信?那就听我讲讲他的几个故事吧。
前些年,看到附近的村子都集资新修了通往村外的水泥路,外公坐不住了,他先是自己带头捐出20000元,然后挨家挨户动员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仅如此,他还倡议在外工作的同村人捐资。没过多久,加上国家配套的钱,村里终于筹足了修路资金。不久,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外公当时为了说服外婆拿钱修路,戒掉了多年抽烟喝酒的习惯。看着为修路忙前忙后、瘦了一圈的外公,外婆笑他:“赔了身体又折钱,何苦?”外公则嘿嘿一笑:“造桥修路,我这是为子孙谋福分!”
外公家在黄海之滨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虽然偏僻,却有广袤的滩涂,有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这些年,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滩涂上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一些嘴馋的人动起了坏心思。外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常去劝阻偷猎的人,别人却讥讽他多管闲事,为此,他还挨过几回黑拳。后来,镇里在各村招聘滩涂巡防员,外公听说后,马上去镇上报名,不要分文报酬,只求给他一个正式的身份。从那以后,外公每天都穿上镇上统一配发的工作服,到滩涂上进行巡查。时间久了,他不仅对滩涂上的各种动物了如指掌,还成了它们的好朋友。如果有动物受伤了,外公便会想方设法去救治。看到鸟儿觅食困难,外公经常购买一些玉米投喂。为了更好地保护滩涂上这些可爱的生灵,外公还购买了望远镜、摄像机等设备,有模有样地做起了观察记录。甚至许多野生动物研究专家都来找外公交流,外公成了远近闻名的滩涂动物“守护神”。
去年,村子里的一些老人萌生了举办“夕阳红”文艺宣传队的想法,可缺少相应的设备,外公便拿出5000元,帮助他们购买了一套音箱,还把自家的一处仓库免费提供给他们,作为平时训练的场地。
总之,可以这么说吧,凡是村里的公益事业,都少不了外公的身影。这个让外婆又气又恨的“傻老头”,现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村民的尊敬。
如此热爱公益事业的外公,你们喜欢吗?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
点 评
这篇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点题,指出外公是远近闻名的“公益达人”;接着,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展示外公的“公益达人”形象;最后以问句作结,抒发了“我”对外公的喜爱与敬佩之情。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热心公益的外公的形象变得异常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