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反复推敲

作者: 唐惠忠

事物现象是错综复杂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并非易事,往往有一个逐渐展开、逐步深入的过程。这就需要考生理性地思考问题,运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运动与静止、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辩证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在审读文题、立意构思时,考生要深入思考,反复推敲,追因问果、追本溯源。

事物的发展、演变是有其轨迹的,考生思考问题时要按照事物的轨迹去寻找其发生、发展、结局的根本原因、动力,或者一些现象发生的历史、社会因素。考生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深挖。其中,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在论述中,考生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进行深层次分析。相比较而言,理性思辨是就论证而言,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要注意规避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分析。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事实材料便是文章的血肉。“缺乏分析”是说考生在作文时,没有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写进作文的事实材料进行严格筛选,而只是将这些事实堆积在一起,不加以甄别、分类,也不对事实材料进行提炼、剖析,导致事实材料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作文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见解。二是泛泛而论。万事万物都有来龙去脉,考生认识事物若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去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无法由此及彼地深入进去,就会导致分析肤浅,甚至无法证明论点。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心为民,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以“一团火的精神”热心服务顾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榜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对于“榜样”这一主题,考生要结合材料进行深入思考,运用思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思辨“内因与外因”——找到一个“好榜样”只是“外因”,关键还是内因在起作用;也可以思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后落脚于“找准榜样”;还可以反思相关的社会现象,比如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并非榜样,而是个体差异。另外,可以思辨如何“超越榜样”,可以思辨“应该人人争当身边人的榜样”,可以思辨“榜样的意义不是示范了一种成功,而是展现了一种精神”,可以思辨“或许无法成为榜样,但可以借助他的方法、途径来成就自己,从他身上看到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这才是榜样的作用”,等等。

其实,文题所供材料暗含了一些“思辨因子”,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身上,因为相比焦裕禄、袁隆平,张秉贵的岗位更为普通、平凡,这就启示我们可以写“有一类榜样可敬又可亲——他们立足平凡但拒绝了平庸”“榜样,就在你我身边”。

文题材料所列出的三个榜样,其共性基本在于“一心为民,终生以奉献为乐”。那么除了这类榜样外,还有哪几类人也可以以成为新时代的榜样(或哪类人是“我”的榜样)呢?这些都是考生可以深入思考、反复推敲的立意点。

上一篇: 理清选材,明确要点
下一篇: 榜样的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