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

作者: 刘子玥

在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用言语表达理性之美的大家。

下面先以古人生活中常见的游说、讽谏、排调等言语交际为例,来一窥表达理性之美。春秋战国时期,游说活动频仍,商鞅与李斯说秦而登丞相宝座、毛遂自荐受平原君推崇、苏秦说六国而挂六国相印、张仪以连横之说而被秦王“封之五邑”,这些是说客求遇荣身得以成功的典范,同时也是实践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的典范。他们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理性——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循循善诱,充分展现了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

至于讽刺、排调,古人早已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认识。“嬉笑怒骂”只是言语表达的方式,“文章”才是其理性思考的成果。如孔融自编典故讽刺曹操为情造文,其中寄寓的智慧火花,正是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的具体表现。蕴含哲理的诗句更是比比皆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脍炙人口、饱含哲理的诗句,都表现了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唐诗如此,将哲理诗发展到极致的宋诗更是如此,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独到的理性之美,启人心智,妙不可言。

到了当代,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比如鲁迅、钱锺书、陈忠实、梁晓声等大家,将言语表达的理性之美进一步发扬光大,创作出一篇篇精品力作,散发着理性之美,让人们徜徉其中,获得美的熏陶。再比如脱口秀从来不是“逗个乐”而已,而是通过幽默的言语对社会和生活进行探讨,在观众开怀大笑的同时,引发思考,进而享受理性之美。如果没有理性,就会出现语言暴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理性之美?网暴、谣言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皆因思想幼稚偏激,缺少理性的观察和判断,只是一味发泄情绪。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就是这个道理。

悠悠古今,星汉灿烂。没有理性的思维就没有理性的言语,没有理性的言语就没有体现理性之美的媒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继承发扬言语表达理性之美的传统正当其时。

【江苏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点评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紧扣论点,逐层展开剖析,结构清晰,选材丰富,纵横古今,透射思辨,不乏金句。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举例论证具体生动地展现了游说中言语的理性之美,运用引用论证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和文化底蕴,采用对比论证将脱口秀中体现的理性之美与网暴、谣言等缺乏理性的现象进行对比,多种论证方法相互配合,使论证更加立体、深入、全面。

【姜有荣/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