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与交流
作者: 崔翔考点概述
近年来,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情境式命题成为趋势,主要考查考生在知识生成状态或应用状态的强情境之中的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纵观近3年的高考命题,语言文字运用题不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前沿、生产生活实践等,把课本知识与“具体真实的世界”联系起来。这类题除了考查语言文字基础,还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表达与交流问题。
试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铁生锈,铜变绿,纸变黄脆, ①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糖和核酸等,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老人皮肤干瘪发暗也是氧化的结果。机体氧化的过程就是衰老的过程。因此,有人指出,氧气虽然是维持人类生命的源泉,但有时也是损害健康细胞甚至“置人于死地”的“神秘杀手”。然而,事实上,罪魁祸首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氧自由基。
氧自由基是自由基的一种。已有医学研究指出,自由基可以引发100多种疾病。因此,自由基几乎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过度关注健康的人们恨不得将体内的自由基完全消灭。
然而,自由基领域的专家却认为, ② 。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为机体提供了必需的能量,维持着健康和生命,只有过分强烈的氧化才会危害健康与生命。有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机体时,自由基便成为杀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因此,自由基作为人体自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2)班级举行“自由基是魔鬼还是天使”的辩论赛,活动结束,主持人小刚结合辩论内容及启示做了总结发言。请你根据以上文段,替小刚设计总结发言的主体部分。要求不超过80个字。
感谢同学们精彩的辩论,相信大家听了这场辩论都对“自由基”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随着慢生活理念的兴起,一种名为“超慢跑”的跑步方式在跑步圈悄然流行开来。它以独特的节奏和健康理念, ① 。超慢跑具有低强度、长时间的特性。超慢跑的速度大约在每小时4到6公里,这种慢而稳定的跑步方式并不追求速度上的突破,而是强调跑步过程中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② ,鼓励跑者按照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决定每日的跑步距离。 ③ ,超慢跑更加关注维持一个舒适的节奏。跑步者可以以较低的强度进行锻炼,从而在大大减少身体负担的同时,在长时间的运动中感受身心的和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互动,以及自我节奏的掌握,让跑步成为一种舒缓心灵、愉悦身心的过程。慢而稳的节奏避免了肌肉过度负荷,减少了酸痛和疲劳感,使人在运动后仍能保持轻松状态。这种极具包容性的运动方式,不仅降低了运动的门槛,也让跑步成为一种享受。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
(2)高中生小华最近开始在校园里推广“超慢跑”活动,他希望让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加入这项轻松而健康的运动。请你帮助小华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吸引大家的注意,并鼓励他们参与“超慢跑”。要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不超过30个字。
答: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近年来,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体育运动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也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身体运动可以刺激青少年的肌肉状态和大脑,激活情绪,最终在人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构建良性循环。参加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运动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反应速度等,还能促使身体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提升情绪状态,进而对心理产生积极影响。运动中,肾上腺素分泌量会持续增加,这对于缓解消极情绪也有帮助。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也很重要,不同运动类型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境和情绪,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自信心。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是可以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足球、篮球、排球等团体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多的社交支持和情感联系。竞争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则能提高青少年的应变水平和增强抗压能力。面对不同负面情绪,体育运动的调节作用也会不同。焦虑不安时,可以选择瑜伽、游泳等抗压运动,让肌肉放松,有助于平静神经系统;愤怒焦躁时,可以选择消耗性强、节奏稍快的体育锻炼,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等,可以改善心境和情绪;情绪低落时,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项目、跑步等有氧运动,可以较好缓解这种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过多的锻炼并不总是更好,要把握好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时间。青少年每周锻炼三到五次,每次锻炼时间45分钟左右较适宜。
(1)访谈是调查员同调查对象面对面互动的过程,要想得到满意的结果,需事先拟定访谈提纲。以上短文出自一则访谈,请根据文意,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答:
(2)如果一名同学情绪比较低落,请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给他(她)提出一些建议。
答: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什么是修辞?修辞注重的是选择语言材料。选择语言材料是为了语言具有准确性,就是能够把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富有表现力,这是我们选择语言材料最根本的考虑。
除此之外,修辞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同样一件事,对家里人随便说说,或者你觉得需要向领导反映一下,汇报汇报,在这些不同的场合,就需要有一定的讲法,就是说要得体。对你的家里人和熟悉的人,很严肃,一本正经;跟领导,嘻嘻哈哈,“谈笑风生”,都不得体。所谓得体并不是矫揉造作,更不是虚伪,说些言不由衷的话,那根本谈不到得体与不得体。所谓得体,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同这样有关系的一些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我们只有对语言知道得多,在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很贫乏,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
(选自张志公《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1)本语段中所说的“修辞”与“修辞手法”有区别,请你结合语段信息给“修辞”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个字。
答:
(2)假如你校为高三学生举办十八岁成人纪念仪式,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给本次仪式确定一个主题关键词: ,并按照要求写两句话:①请围绕关键词向你的老师说一句话: ②请围绕关键词向你的同学说一句话:
要求:每句话包含一种修辞手法;每句话50字以内。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