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AI污染”

有MCN机构利用人工智能程序日产上千篇虚假新闻,导致大量不实信息在网上病毒式传播;某小说平台账号依靠AI“创作”,每日更新十几本电子书,行文却逻辑不通、辞藻空洞;医学论文因使用AI生成的虚假配图而被撤稿……当前,AI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大量粗制滥造、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引发了关于“AI污染”的讨论。“AI污染”会让网民陷入认知幻觉。在某知识分享平台上,看似“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AI,生成的内容却空洞生硬。在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情况下,AI快速编织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可能使人们的思辨能力产生退化,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人陷入认知幻觉,引发公众认知困惑,进而扭曲公众对现实和科学共识的集体理解。尤其对于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一旦他们的认知被“信息垃圾”所塑造,其后果不堪设想。

素材解读

互联网构筑着人类生存的新家园,年轻一代已成为网络“原住民”。我们应理性对待互联网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可使用反向搜索工具,检查内容来源和作者信息,分析内容的语言和结构特征,从而鉴“伪”鉴“劣”,不被AI“牵着走”。

适用话题

媒介素养、理性认识、鉴别能力、辩证分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