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引论,论证深刻
作者: 邹俊嫔 张国光高考作文鼓励考生表达深刻见解,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揭示原因,或是预测结果,或是指出规律,或是预见发展,或是抓住要害,或是给人启发,等等,视具体内容、具体观点进行具体分析。要做到深刻,考生在平时就要勤于思考,从不同角度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揭示本质
事物的发展、演变是有一定轨迹的,考生可以运用纵向思维思考问题,按照事物的轨迹去发现一个事物发生、发展、结局的根本原因、动力,去揭示一个人物命运的根源,或者一些现象发生的历史、社会因素。
2.“以问引论”
考生要善于“以问引论”,将思路不断拓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在论述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以此引入深层次的分析。
揭示本质是就论证而言的,它表现在外部方法上;“以问引论”是就思路而言的,它表现在内部逻辑关系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的公共论坛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提高学生文明素质的讨论。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应该管理先行。
对此,你的立场是怎样的?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稿,说服另一立场的人。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维分析】
文题所供材料是就如何提高“文明素质”进行讨论,一方强调“德育先行”,认为通过潜移默化、长期持续的道德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起文明意识并践行文明行为。另一方则主张“管理先行”,认为只有制定明确、细致且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通过外在的强制约束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制度的框架内逐步养成文明习惯,从而提高文明素质。考生需注意,辩论的焦点是“哪一种先行”,而非“行或不行”,无论选取何种立场,德育与管理在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中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不可全然否定一方。在论述过程中,考生需明确主次之分,以所选定的立场为核心着重论证,同时简要阐释另一方的辅助作用。在阐述观点时,可以运用对比揭示本质;也可以“以问引论”,预测并反驳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与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