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人民,其道大光

作者: 刘诗妍

人生一世,是在衣食声色中虚掷一生,还是在使命的引导下走向纯粹和崇高?是做“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的一室之人,还是做“功在生民,业隆匡济”的天下之人?使命,决定了我们生之所向。

《诗经》说:“好乐无荒,良士蹶蹶。”我认为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心怀人民、时刻振作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应有激情、有格局,即使肉体离世,也会“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我们在面对名利浮沉时才更有判断力。

世事光怪陆离,面对真假、善恶、美丑,如何洞若观火?苏轼告诉了我们答案。10岁就立志学范滂的他,从政后既不盲从介甫,也不附和君实,而是始终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为百姓说话,替百姓办事,历黄州、惠州、儋州,依然坚信“天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正是心怀苍生的使命感,让苏轼明辨是非,坚守原则,不为虚名浮利所绊,不为毁谤凌辱所屈,历千载而依然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只有心怀人民,我们才能确保方向明,路子正,人生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我们对学习和生活才更有激情和格局。

时下,有的学生一受挫就逃避、不敢面对,有的学生沉溺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老师家长一句批评就濒临崩溃……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崇高的使命感,如蝉脱壳后遗留下的空壳,经不起风吹雨打。我们要学蔺相如,为了家国之安宁忍廉颇的恶言;我们要学张伯苓,为了发展教育、救国救民,筚路蓝缕开启“南开”大业;我们要学“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为传承中华诗词奋斗不息。唯有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我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时,才能拥有“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的志向;我们在面对锱铢嫌隙时,才能拥有一份“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的自持与格局。

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需要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勤于学习、积累,积蓄前进的力量,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需要我们刻苦自律、勇挑重担,敢于承受挫折、摔打和考验;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还需要我们从容不迫,迈稳步子,久久为功。

钟南山的父亲、中国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蕃曾反复告诫他:“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是的,只想享乐的人只会轻于鸿毛,而把人民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使命,主动将个人命运与人民命运紧密相连的人,美好的前途将在他面前打开,因为“心怀人民,其道大光”!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一中高三年级】

◆点评

这篇作文选取的事例紧扣论点,共性突出,让读者清晰地看到无论在何种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下,心怀使命的人都能展现出非凡的品质和坚韧的力量。文中还对这些事例所体现的共性进行了深入阐述,进一步强化了以人民幸福为使命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李文伟/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