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多样文化 让文化走出去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如何构建?

2024年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上宣布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就此答记者问。

记者: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和中国古典学研究者应如何作为,特别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在古典学研究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刘作奎(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首先是坚持正确学术导向。要全面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并作为根本指导和遵循,才能更好地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其次是走出书斋,从学术研究与实践的互动中寻找答案。古典学研究不能停留于文本解读,要从实际出发,深入第一线开展研究,把原创性的一手资料切实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究方法,从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来开展研究。

再次是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积极批判错误思潮,坚持与时俱进。切实批判和摒弃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错误观点。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阐释中国主张、展示中华文明。

贺方婴(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负责人):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的古典学系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为经,他们的古典学研究显然不包括中国古典。但是,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不必也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路数为宗,不能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而是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古典文明传统,重新定义古典学的新意涵。

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古典学界应该努力打破旧有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和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从更整体的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将古典学研究对象从西方传统的古希腊罗马之学,扩展至包含中国古典文明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特别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孕育过杰出思想、并拥有传世经典的古代文明。在对人类古典文明的研究和阐释中,注重引入带有人类文明关切和学术深度的比较视野。中国古典学界要自觉深入认识文明的源头,重新思考古今中西的复杂问题,全面反思和总结全人类的文明经验和教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熔铸出一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理论,为解决现代世界的各种纷争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年11月29日,有删节)

【赏析】

文中记者的提问很具体,提纲挈领,便于读者迅速把握采访的脉络。对记者的问题,两位学者都强调了构建中国学派的重要性,提倡创新研究方法,增强文化自信。不同之处在于,刘作奎更侧重于研究方法,强调坚持正确学术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明确提到对西方古典学的态度;而贺方婴侧重于研究视野,立足于全球文明史,将研究对象扩展至包含中国古典文明在内的所有人类文明,明确指出中国的古典学研究不应事事以西方的古典学研究为宗,不应沿用西方传统的研究范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