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核心素养深度探究

作者: 王淑霞

高考作文核心素养深度探究0

高考作文命题紧紧围绕当代中国“铸什么魂”“育什么人”“如何铸魂育人”的时代主题,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考生要扣紧时代主题,结合自身发展,结合国家与人民、时代与社会的发展,深化理性思考,优化语言表达,写出体现核心素养的作文。

一、聚焦核心素养

1.关注政策方向

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问题”来源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探索未知之境”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讲话中的“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学会与他人相处”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考生要对政策方向有一定敏感度。

2.关注社会现实

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聚焦科技发展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普遍现象;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聚焦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看法的情况;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主动融入全球创新发展的现实。当下高考材料作文内涵丰富,情境或显或隐,要求考生按照材料的情境或者材料所引起的启示、思考、联想、推断等进行作文。考生要对材料包含的主旨、意义、内涵等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对命题材料的情境进行准确领会,对写作内涵予以准确把握。

3.关注自身生活

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要求考生思考在生活中经常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来搜索答案的现象;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思考学习、生活每时每刻都面对未知的状况;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提及的与他人交往更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重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理性思维

理性思考注重提高思维品质,要对看似简单的事物作深层思考,不能把问题简单化。我们如果能把事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去观察、分析,往往可以突破思维定式,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我们在论说和阐述观点时,应该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向理性深化,逼近事物的本质。理性地辨别是非曲直,辩证地观察事物;论说不偏激,有分寸,不危言耸听,不咄咄逼人,留有余地,这样作文才更有说服力。以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1.思维要有深度

阅读文题材料,考生要先阐释核心概念,对立意思路作深度思考。从现代文阅读Ⅰ三个文本可知,对于月亮的好奇心支撑着人类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式不断接近她。由期待关注到探索实践到目光投向更远的深空,这就是探索未知之境的过程。“抵达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也为我们看待日常生活与成长带来一种全新维度的观照:未知之境是什么?为什么要抵达?怎样抵达?抵达后怎样?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结构作文:

标题:抵达未知之境,奔赴星辰大海

分论点一:“未知之境”可否抵达?虽然“有限”,但以“已知”作参考,定能找准方向!

分论点二:“未知之境”如何抵达?不惧“未知”,不入“歧途”,踏实前行。

分论点三:“未知之境”定能抵达!开拓“无限”,携手奔赴“旷野”,可见星辰大海!

2.思维要有广度

对于这道文题,考生要深入理解材料,把握概念间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未知”背后的“不确定性”让探索变得迷人,而探索的欲望则推动我们不断“抵达”;不惧失败、不断尝试方能创新,最终“抵达”;“抵达”其实又创造了新的起点,也就是说会有新的“未知之境”等待着我们。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结构作文:

标题:探索未知踏歌行

分论点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心怀梦想,积极探索,是个人走向未知之境的灯塔。

分论点二:“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躬行践履,砥砺奋进,是社会抵达未知之境的基石。

分论点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步履不停,笃行不怠,是国家奔向未知之境的航标。

3.思维要有高度

对于这道文题,考生在思考时还要敢于质疑,勇于追问,对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向前思考:探索来源于哪里?随着知识边界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未知产生;向后思考:未知之境怎样探索?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结构作文:

标题:奔赴星辰,逐梦未知

分论点一:回首往事,他们用探索未知之境的求索告诉我,“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

分论点二:慎思今朝,他们用探索未知之境的境界告诉我,“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

分论点三:展望未来,我们会用探索未知之境的担当告诉他们,“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高考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价值引领,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与效果,引导考生作深度理性思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真实落地。所以备考作文时,考生要坚持深化理性思考训练。

上一篇:
下一篇: 语言梳理与整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