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纯:潜心研究通用AI
人物事迹
“可否构建一个‘大一统’理论,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智能现象进行解释,实现通用的AI?”这是朱松纯在大学三年级提出的问题,而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成了他此后30年科研的主要目标。1996年,他从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时,以超前的思维挑战传统范式,第一次用统计的方法,以数学模型准确地刻画了“什么是纹理”,解决了困扰计算机视觉领域20多年的基础问题。“科技创新时不我待,我只想做出一些原创性的成果。”朱松纯说,科学家享受探索科技前沿带来的如沐春风般的奇妙体验。
“破浪乘风万里天,精微科学得心传。中华民族腾飞志,不独吾家望汝贤。”留学前,朱松纯收到一位中学老师的赠诗。当祖国急需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时,在美国学习工作了28年的朱松纯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2020年8月底,他回国筹办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带领科研团队探索AI最前沿;出任北京大学教授,领导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朱松纯预判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学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融会贯通人工智能六大领域的“通智”和助力各行各业的“通用”。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是打造具有自主感知、认知、决策、学习、执行以及社会协作的能力,同时符合人类的情感、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通用智能体。“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以‘大数据、小任务’为架构的‘鹦鹉范式’,转换为以‘小数据、大任务’为架构的‘乌鸦范式’。”朱松纯解释,鹦鹉学舌是通过重复训练实现的简单模仿,乌鸦喝水却属于自主推理的行为,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提出,要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从中国的优秀哲学思想中找到人工智能学科发展的根基,“要做原始创新,就要有全局观和前瞻思维,提前预判科学前沿趋势,设伏于必经之路,才能一举取得领先优势”。
关 键 词
创新探索 前瞻思维 爱国情怀
“人”为我用
朱松纯一直走在人工智能的前沿,探索无人之境。他深入人工智能内驱的价值体系,有全局观和前瞻思维,预判科学前沿趋势,另辟蹊径地确立了“人机实时双向价值对齐”这一全新研究范式成果。他以为国求学的志向、舍我其谁的豪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需要的领域,坚定“以中国之思想,创世界之科技”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