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逐月宫圆梦

人物事迹

1984年,胡浩从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雷达与电子对抗专业毕业,投身航天事业。2004年,他受命组建月球探测工程中心(现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至今耕耘探月工程二十余载,先后担任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等职务,主持完成了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成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和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任务,需要闯过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而嫦娥六号要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面临新的挑战。“月背拓荒,敢于在无人处为人先。”胡浩带领团队提前谋划,评估风险,制订详细预案。通过地面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等,团队设计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自主功能和操作流程。“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对风险的应对能力。”胡浩说。这种严谨,保障了探月工程“万无一失”。

协同攻坚,是探月之旅的关键词。探月工程规模庞大、高度集成,近3000家单位协同攻关、近10万人共同参与。这项工作需要对工程的整体目标负责,同时监督协调每个环节的实施,解决各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庞大复杂的系统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目标任务。多年来,胡浩坚持“看清楚、想周全、做到位”,从轨道设计的优化到各系统的精准对接,每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我们不只在造航天器,我们还在造梦想。”胡浩相信,航天事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的进步,更在于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嫦娥六号之后,中国还将发射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嫦娥七号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在月球上探寻水的存在;嫦娥八号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实验……在胡浩看来,月球是人类走出地球的门户,也是通向更远星球的跳板。“通过探月‘绕、落、回’的技术手段,我们具备了探测其他星球的能力,将不断刷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胡浩畅想。

关 键 词

严谨周全 协同攻坚 追求梦想

“人”为我用

从望月抒怀到翩然落月,从初探“月宫”到月背探秘,从创造中国纪录到实现世界首次,20多年来,我国探月事业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胡浩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科研难关,为航天精神写下生动注脚。航天精神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延续,是胡浩用一生去践行的准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