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与止
作者: 王学华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若我停留,
停留里有我的前行;
若我前行,
前行里有我的停留。
——〔黎巴嫩〕纪伯伦《沙与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预测理由
深刻、辩证、建设性已经成为高考议论文主要的考查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或相互依存,或相生相克;事物看似对立的两面并非简单的矛盾冲突,而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要让看似对立的关系生成转换,开启思维的新空间和深层次,进一步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在写这则辩证关系作文时,考生要以缜密的思维进行理性分析,重点抓住“前行”与“停留”,充分阐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论述二者的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思辨能力。
高分策略
文题所供材料是纪伯伦《沙与沫》中的一首小诗。它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关于“停留”与“前行”的深刻思考。“若我停留,停留里有我的前行”,这里的“停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一种暂时的休憩、反思或蓄积力量的过程。停留时,我们依然保持着前行的意识,积蓄着前行的动力,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准备。“若我前行,前行里有我的停留”,这里的“前行”并非盲目地冲刺,而是每一步都有对过去的回顾、对经验的总结,以及对自我状态的调整。前行中的我们,不要忘记停留时的初心和得到的教训。
“停留”与“前行”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这就要求考生在思考与分析问题时,全面而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既要看到对立与排斥,又要看到联系与统一。诗句揭示了生命旅程中“停留”与“前行”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的轨迹,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二者之间的平衡,体现出人生的一种智慧,即过度停留可能导致停滞不前,而盲目前行则可能失去方向。我们只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人生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立意:过平衡与和谐的人生;停留的力量,前行的意义;生命旅程的连续性;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
热点素材
停更3年,李子柒归来
2025年1月28日,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春晚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感与东方美学交融的创意开场秀,巧妙展现了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13项非遗技艺,诠释了传统文化之美。
停更3年,李子柒研习非遗技艺,走访了20多个省份,与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如今,李子柒的视频更新速度并不快,有时一个月更新一两条视频,有时甚至很久都没有。但每条视频的背后,她都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学习技艺、制作作品,才能剪辑成短视频。例如“漆器”视频,从视频记录的时间看,漆器衣柜的制作历时6个月,耗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
素材解读
李子柒的视频围绕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及良性生态构建展开,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她的视频见人、见物、见生活,体现出一种行与止的平衡与和谐。
长江的行与止
如今的长江江面,潮平水阔,船只穿梭,“黄金水道”一派繁忙;岸边,景美如画、游人如织,绿色生态长廊“蜿蜒游动”。然而,长江曾一度“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码头砂石漫天、轮船肆意排放、水质持续恶化……如何对待母亲河?破解“化工围江”,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十年禁渔”,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推进岸线整治,两岸绿色生态廊道逐步形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一江碧水向东流”美景重现。在有所“止”的同时,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茁壮成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迸发强劲发展动能:“万里长江第一桥”、我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一个个“第一”,体现了“有源之水常新”的开拓精神。
素材解读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发展“缘木求鱼”,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兼顾。
习作展示
左边前行 右边停留
张宁慧
“若我停留,停留里有我的前行;若我前行,前行里有我的停留。”纪伯伦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行进中行与止之间的辩证关系。
左边前行,右边停留,这是人生的真谛。李子柒用她的故事,为我们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她的视频以展现中国传统田园生活为主题,每一帧画面都宁静祥和,让人心生向往。在她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停留”的力量。她选择留在乡村,用镜头记录下那些被现代快节奏生活遗忘的美好。这种停留,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她的停留,实际上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前行,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和有力弘扬。
其实,李子柒的停留始终与前行紧密相连。在她的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她对现代元素的巧妙运用,无论是视频的拍摄技巧,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都体现了她对现代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前行,不仅让她的作品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让她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可以看到,前行与停留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停留,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前行,则是为了寻找新的停留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学会在前行与停留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勇于追求梦想、不断前行,也要懂得适时停留、汲取力量。
当然,行与止的辩证法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在当今社会,我们既要有勇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前行精神,也要有适时停下脚步、调整个人状态的停留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又如,在个人成长方面,我们既要有追求梦想、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也要有静下心来、沉淀自我、提升能力的耐心和毅力。前行让我们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停留则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思考、内化所学,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我们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停留中有前行,前行里有停留,这是人生的辩证法,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更多地停留,以便深入思考、积蓄力量;而有时候,我们则需要勇敢地前行,去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让我们学会在行与止之间找到平衡点,左边前行,右边停留,既要勇于前行、追求卓越,也要懂得停留反思、汲取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快、更稳、更远,看到更加美丽的风景。
【浙江台州市路桥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通过对纪伯伦诗句的解读,巧妙地引出了人生行进中前行与停留的辩证关系。文中以李子柒为例,引申出人生旅途中前行与停留的平衡之道,既要有追求梦想的勇气,也要有适时停留的智慧。语言流畅,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既具有哲理性,又贴近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