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守住人类灵魂的“战栗”
作者: 郭宇晗DeepSeek写出的诗作虽然美丽,却缺少“人情”。而从小林一茶的诗句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意象的堆砌,而是直击人心的生命痛感。那么在AI时代,我们应如何守住自我,守住人类灵魂的“战栗”呢?
守住人类灵魂的“战栗”,我们应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风起秋叶舞,寒鸦栖枝影婆娑。月落湖心破”,AI创作缺乏与自然的共鸣,简单的意象堆积注定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反观历代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隐居后对生命与自然的理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面对皎洁的月光却孤独寂寞的真实表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轼从自然中悟出的人生道理。同是写作,AI那冰冷的文字无法与诗人从自然与灵魂相撞中得出的诗意相提并论。因此,要守住灵魂的“战栗”,保持对世界美好的感知必不可少。
守住人类灵魂的“战栗”,我们应保持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AI再聪明也不过是一串数据,写出的诗歌自然不会包含对生命的思考,而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仅是对理想的探寻,更是对永恒的探索;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不仅是对天下寒士的悲悯,更是对生命遭受痛苦的共鸣。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生命的探索,不正是其区别于AI之处吗?因此,要守住灵魂的“战栗”,我们须保持对生命的思考与探索。
守住人类灵魂的“战栗”,我们应保持兼济天下的情怀。谈起时政热点,AI或许能侃侃而谈,却无法与我们实现情感共鸣,因为它只是对冰冷的数据进行分析,无法拥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但在文人的诗歌中,无论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对百姓的同情,还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建功立业的壮志,无不透露着“家国天下”的胸怀。因此,要守住灵魂的“战栗”,我们需要拥有兼济天下的情怀。
从ChatGPT到DeepSeek,“世界是否是人类的世界”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在我看来,数据无法代替思考,算法也无法代替情感。我们只要守住灵魂的“战栗”,AI与人类就始终“真假可辨”。
【河北石家庄精英未来高级中学(5)班】
◆点评
这篇作文紧扣AI时代人类精神的独特性这一时代命题进行探讨,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从感知自然到生命思考再到济世情怀,形成螺旋上升的思维轨迹。诗词引用展现了深厚积淀,AI案例选取也具有典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