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础,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作者: 程立海2025年高考命题将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引导创新能力培养。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其中,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进一步强化,这就要求考生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能够调动和运用必备知识,以及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解决高考命题设置的特定情境(包括可能的跨学科、跨领域情境设问)中的实际问题。在备考“临门一脚”阶段,考生更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
2025年高考语文要求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以此来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目的是引导和启发考生深入研究问题,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善于分析、思考并给出答案。同时,鼓励考生勇于探索、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考生如果仅是对知识点进行浅层的记忆是不够的,应该做进一步的理解和深入。
结合2025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考生可以在第三轮复习中就重要内容作专项备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试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这些方面的具体内容,考生需要进行精要的学习和领会。
备考策略:
1.阅读有关书籍和解读文章。主要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的文集、讲话、报告,尤其是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有关省市代表团的讲话,还有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发表的讲话及解读文章等。
2.做好相关专题的写作积累与训练。一是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查漏补缺,做到有备无患。二是做好素材的积累、写作技法的专项训练,以便在考场上灵活运用,进一步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佳作。
二、“德智体美劳”的考查
如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聚焦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解决之道,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强调情感表达与价值引领。材料通过“冲突——沉默——坦诚”的逻辑链,探讨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达与真诚沟通的重要性。命题要求考生结合心理学或社会学理论,如阿德勒的“被讨厌的勇气”,分析“妥协”与“真诚”的辩证关系。再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考生结合关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除此之外,2023年北京卷两则作文题“续航”“亮相”,以及新高考卷Ⅱ作文题有关青少年“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都带有“德智体美劳”考查的要素。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故这一部分的考查并非新内容,而是要逐步建立考查体系,高考作文题将会对“德智体美劳”的考查进行延续和完善,考生需要加以重视。
备考策略:
1.阅读相关文章、书刊。当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热频词,更是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所以要通过阅读有关讲话、专家文章,领会内涵,准确理解,建立逻辑。
2.进行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考生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扬长避短,为写作高考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考查
考生要特别注重对“好奇心、探究欲、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的积累与思考。这些内容在2023、2024年以及既往的高考作文中已初见端倪。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聚焦科技发展与人类思考能力的辩证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辨性。材料通过“答案易得”与“问题是否减少”的追问,引导考生探讨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数量是否会因技术便利而减少,或是否会因新认知而增加。命题强调对“问题”的多维度解读,如问题的“多与少”(旧问题解决后新问题涌现)、“浅与深”(技术解决浅层问题,深层问题仍需探索)、“得与失”(依赖技术可能弱化思考能力)。考生需结合科技与人文的双重视角,论证人类在技术辅助下如何保持提问与探索的动力。再如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以航天科技为切入点,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成长相结合,体现“以小见大”的命题思路。材料通过“嫦娥四号”“天问一号”等科技成就,引导考生思考“探索精神”的普遍意义。写作时需从航天探索引申至个人成长,强调“未知”的价值,如学习中的知识突破、人生选择的勇气、面对挑战的韧性等。命题要求考生避免空谈航天精神,而要结合自身经历,体现“抵达未知”的过程与感悟。还有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涉及“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因为要阐释和论证对“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的联想与思考,所以考生必须要从“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意志品质”等角度来打开思路。
备考策略:
1.紧扣课本有关单元写作题目与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写作训练。
2.精选作文专题训练进行分类与分析,借鉴优秀习作,熟悉这类文题拟题、选材、立意、布局等方法。
总之,考生应夯实写作的基础知识,通过实操训练,掌握写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进阶与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