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好是小满

作者: 翁羽涵

细观二十四节气,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有小暑,有大暑;有小寒,有大寒;有小满,却没有大满。或者,你听说过“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这些无不是在告诫我们,凡事要节制,应当追求一种刚刚好的境界。

事事求极致而不懂得节制,其实是在走向衰亡。作家严歌苓说:“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烂漫,而是荒凉。”为什么呢?因为灿烂过后,必然是一地落红,终为一片衰败凋零之景。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下说法:“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便成恶境矣。”确实,花朵含苞待放之际、未满之时,才是对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充盈之期。

古时有种盛水器叫欹器,其特点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其实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太“过”。看惯了历史上的风云变幻、朝代更迭,我们会对“盛极必衰”四个字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便是安史之乱。对此该作何种理解呢?人工智能、语言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吴军在《文明之光》中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战争过后,国家都会稳定发展一段时间,直至盛世而大治,这是因为社会人口没有饱和,民众有地可耕,百姓安居乐业;但人口一旦因国家繁荣而繁衍过度,超过了社会承载力,那个朝代就会走向衰亡,先是民不聊生、时局动荡,进而发生战争、人口减少,从而走向新一轮循环。吴军先生所论虽未必全面,但却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满”:一旦过了、满了,物极必反,难免就会“翻覆”。

追求“小满”的重要性,于自然事物、朝代更替已可见一斑,对于人的发展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当代社会,有不少人追求极致的完美主义,不少领域存在严重的“内卷”状况,这些都是不节制的后果。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个“半”字,也是“小满”的体现,代表着一种人生哲学,实际是在告诉人们,无须追求尽善尽美,而要学会包容不足。最近,余华在谈到ChatGTP时也发表过类似的讲话:“伟大的作品,都是优缺点共存的。”自然如此,历史如此,人生如此,这世上的一切大抵都是这样。

大诗人杜甫曾有诗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理性而客观地退一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站到顶峰,如果条件受限无法登顶,那么选择在半山腰欣赏美景,又何尝不是好的选择呢?人间最好是“小满”,进可攻,退可守,凡事当留有余地。

当然,倡导“小满”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努力了,君不见那“欹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只有小满才能正。回到二十四节气,“小满”之后是“芒种”,也是在告诉我们:要节制也要继续前行,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

【江苏常熟市伦华高级中学高三(2)班】

◆点评

文中例证、引证采用并列的方式呈现,即将古代欹器“中则正”所蕴含的道理,表现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则盈、严歌苓笔下花开成灾的玫瑰、科学家吴军对人类社会循环更迭规律的阐述,以及“万事只求半称心”的人生哲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性思辨……这样的论证使得内容呈现出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的磅礴气势。整篇作文结构严谨(起于二十四节气又终于二十四节气),不少段落挥洒得思想与神采齐飞,展示出考生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唐惠忠/供稿】

上一篇: 惊蛰
下一篇: 高考语文第三轮复习指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