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校找到学习的幸福感
夜校,这个颇具年代感的概念,最近因为大批年轻人踊跃参与而“翻红”。2023年8月,上海市民夜校秋季班招生,因“超65万人争抢近1万个课程名额”而登上热搜;2023年11月,武汉首期公益夜校共开设9门课程,门门爆满;今年以来,多地依托高校、文化馆、团组织举办青年夜校,掀起夜校报名的新一轮高潮……“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成为青年眼里时尚的生活方式。
区别于传统的职业技能型夜校,当下受到追捧的新型夜校以艺术入门、非遗体验、生活美学等看似“无用”的知识传授为主。摄影、绘画、雕刻、乐器演奏、戏剧表演、中西餐烹饪、咖啡制作等课程,是夜校“抢课”科目表上的“香饽饽”。“无用之中有大用”,年轻人争抢夜校上课名额,为的不仅是习得一门技能,更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以优秀文化滋养内心。尤其是主打非遗体验和非遗技能传授的夜校,既让大众了解小众非遗项目的特点及表现形式,产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自豪感,也有可能引领他们从兴趣爱好上升为理想追求,培养新生代的“非遗传承人”。
素材解读
新型夜校既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具体形式,也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更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鲜活实践。沉浸式学习知识技能,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夜校找到了学习本身的幸福感。通过夜校学习,年轻人得以从“内卷”和“内耗”中解脱出来,产生精神上的获得感、满足感,并建立与身边有共同价值取向的人的联系,重新找到自我、发现自我。
适用话题
终身教育、生活方式、获得感、精神生活
上一篇:
亲历辨真伪,全面知全貌
下一篇:
发现乡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