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自心生,路在脚下
作者: 宋卓言常言“井底之蛙”,可人们又何尝不生活在各自的“井”里呢?身处“井”中不可怕,只要有那种“进,吾往也”的奋进,用自己的心来衡量“境”,揆情度理,不要失去自我追求,向往美好生活,便会乐自心生。
贾平凹曾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那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这泓清潭如果仅有井大,“统辖全井”,不悲观失望,勇毅前行,我们也能在井内小小的天地撬动自己大大的理想;但倘若就此被“井”框住眼界、框住心灵,自甘沉沦,或是自满自傲,不去领悟世相真谛,那自然会落得个“见识短浅却盲目自大”,更无法“生出”快乐。
“统辖全井”,其实就是待在舒适圈内,加强对已知的理解,以有限视角筑牢心境厚度的同时去享受快乐。古往今来,蜗居于自己的“井”中静心沉潜、寻求快乐的例子并不少见:陶渊明退出官场,隐居山林,有“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梭罗远离城市生活的纸醉金迷,退居湖畔,其笔下《瓦尔登湖》所描写的生活也不失自在闲适;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一生从未迈出小镇,于“井”中完成自我灵魂归宿的探索,获得追溯本我的快乐。
强行追求“井”外的世界,也许会在“金樽清酒斗十千”背后只剩“拔剑四顾心惘然”,失去了内心深处那份纯粹的快乐。如此说来,“一箪食,一瓢饮”,坚守内心本真,则“统辖全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爬出井口”,挑战突破圈层,秉持“望尽天涯路”的追求,以未知拓展心境的宽度,亦是一种人生选择。“井”外的世界,危险与机遇共存,《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凭着自己的努力,飞离爱达荷州,驰往万水千山;面对美国打压,华为“过五关,斩六将”,打造中国“芯”,跻身全球市场前列。纵观古今,无数曾经同样挣扎在“井口”的能人志士,兼备“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胆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努力,“爬出井外”,抵达“观内心而本自具足,阅万物而虚怀若谷”的境地。
所谓“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我们无法以单一的维度去评价每个人不同的选择。生活在自身舒适圈,“统辖全井”,或是挑战突破圈层,“爬出井口”,本质上不过是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追求快乐的道路。
从井内看井口,看到的是井外的蔚蓝天空;从井外看井口,看到的是水面反射的倒影。无论作何选择,想清了,就去做,若只是踌躇不前,再美好的设想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所以说,只要能乐自心生,那么无论井内井外,永远有路在我们脚下。
【湖南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218)班】
◆点评
作文借名言切入,提出中心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分析乐自心生,引入事例与诗句,从“统辖全井”和“爬出井口”两方面分别阐明无论井里还是井外,乐自心生;结尾回扣标题,具有首尾圆合之美。作文选择多样化材料阐述中心,不仅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而且思路畅达,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深刻而富有哲理。
【肖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