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力量
作者: 常棣古琴,乃修身养性之器。在习琴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古琴的神奇力量。
我的第一重体会是,“古琴悦己”。11岁古琴启蒙时,我习练的入门曲是一首回环往复的小曲《秋风词》。我很快就学会了挑、勾、抹的技巧,也陶醉于泠泠琴音。14岁时,我跟随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琴非遗传承人习练《广陵散》。我第一次听到老师弹这首琴曲,就被迷住了。这首被誉为“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的琴曲,令我惊叹不已。有的古琴曲使我心绪平和,也有的使我体验到慷慨激昂的刚烈。正如培根所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我也因这些琴曲而改变。
我的第二重体会是,古琴培养君子品格。孔子学琴于师襄,每日刻苦练习一首琴曲,十天后师襄告诉他可以学习新曲子了,但是孔子认为还没有充分掌握此曲的技巧;许多天又过去了,师襄告诉他可以学习新曲子了,但是孔子又拒绝了,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品味出此曲的内在神韵;又过了很多天,孔子终于感受到作曲者的博大心胸,猜测作者应该是周文王。师襄钦佩地离席行礼,告诉他此曲正是《文王操》。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每当觉得习琴枯燥,我都会想起孔子的坚持不懈,也会想起孔子“君子和琴比德”的人生教诲。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体现,孔子“乐不去身”激励我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我的第三重体会是,古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境界。古琴本为五弦,后来周文王、周武王各加一弦成为七弦,这两根额外的弦象征着和谐与恩情。人、社会和万事万物皆统一在琴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的弦数变化还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有着丰富的象征意味。每当弹奏古琴,我就好像徜徉在天地宇宙的宏阔气象当中。正如《诗经》里所言,玉石要经历“切磋琢磨”,我也以每日习琴来完善自己,传承古人的气度和风范,希望以后能向海内外传播中华文化。
我的第四重体会是,古琴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2号”太空飞船飞向宇宙,上面的金唱片收录了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这是一首气象万千的古琴曲,山间流水穿过丛林山石,时而急流而下,时而缓缓而行,无数小流汇聚,流向宽阔的江河,或波澜起伏,或水波不惊。这首伟大的古琴曲,不仅传递着伯牙子期之间的友谊,而且传递着中国与世界、地球与宇宙之间的友谊。
我曾看到过一张照片,首次行走太空的宇航员回望地球,看到的是浩渺宇宙中一个暗淡的蓝色星球。我想,当他感慨地球的渺小时,如果听到太空中回荡着这首伟大的古琴曲,他或许会感到一丝慰藉吧!
【福建厦门市华师希平双语学校高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