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于一体

作者: 程立海

下面以2024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谈一谈高考作文备考的新方向。

1.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材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这道作文题材料简明而蕴含丰富,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对思维能力、思维品质、思维方法要求高。写作时,要紧扣核心词“问题”。“问题”,既可以是需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又可以指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应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现今人类有限认知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解答,或应用人工智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这样的视角来看,需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确实越来越少。然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却层出不穷,可见,要解答的疑问和难题不会减少与消失,只会越来越多。也正是因此,人类才不断进步和稳健发展。同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问题是变多还是变少,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理性、辩证地看待与分析。另外,智能时代,当人们的疑问总能快速便捷地得到解答时,惰性就很容易变大,人们很可能会依赖于这些智能工具,不愿思考,不愿探索。这只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

2.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题材料: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Ⅰ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道作文题着重于对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考查。作文材料的最后一句中的“抵达未知之境”,既包含了“抵达未知之境”之前的探索进程,充满艰辛,饱含期待;也蕴含着“抵达未知之境”之后永不止步的愿望,充满信心,渴望再度踏上征程。写作时,既应对“航天精神”赞美,更要扣合“我们每个人”的情境,让“抵达未知之境”的太空之旅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之间构成一种新的观照与呼应。因此,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对新的人生起点的憧憬与期盼,都是展开联想与思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另外,材料中的“未知”一定不能忽视,“未知”背后的立意方向是“探索未知”“勇于挑战”“茁壮成长”。

3.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道作文题探讨的“相处”“交流”“相遇”,是青少年成长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写作时,应牢牢扣住关键句“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这一指向中心论点和写作方向的句子,以及核心词“坦诚交流”进行构思、行文。具体思辨如下:因为与他人相处过程中,不愿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所以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没有个性和真知灼见,这样,就不能及时表达看法,以致失去和志同道合朋友交流、共进的时机。反之,如果能够坦诚交流,则可以获得更多结识朋友的机会,实现“真正的相遇”。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高考命题评价时指出:加强思维品质考查,通过丰富呈现方式、创新设问角度,拓展思维考查的空间,强化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考查,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增强试题的开放性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破除唯一标准答案的束缚,在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对此,考生必须了然于胸,并切实贯彻、落实在高考备考的全过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