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是力量
作者: 蒋平预测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礼记·大学》
平静是力量。平静让你与自己及自然和谐相处。平静让你能控制你的思想,让你有正确的想法。
——戴维·卡梅伦·吉坎蒂《富裕,属于口袋装满快乐的人》
这些语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在新的时代下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根据材料主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预测理由
遵循新课改、新高考“学教评”一致性原则,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之人文专题“诸子百家争鸣”引导考生通过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认识,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这道文题结合当下“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契合点”,重构人文专题,推陈出新,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启示价值;遵循时代性与现实性原则,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面对当下,人们心理浮躁,缺乏一颗安静的心、缺乏定力、把控不了自己,所以思考“平静的力量”有其现实意义。
高分策略
文题所供材料有两则,一中一外,一古一今,一课内一课外。两则材料具有同一性,都是讲了“平静”。研读材料一中的“静”与“止”“定”“安”“虑”“得”之间的逻辑关联,考生首先要确认重要词义:止,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至善的目标;定,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心不浮躁;安,性情安和;虑,思虑精确周详;得,处事合宜。从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如何能静:一有初心,即理想;二有定,即始终如一的坚守。有了坚守的理想,就产生了“静”,就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行动。有了“静”,也就有了“安”“虑”“得”。材料二中,第一句是总述,第二、三两句是分述。“静”是内在的心理力量,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一个人拥有了“静”,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处事自然会合宜,也必然与自我及自然都能和谐相处。
写作此文需抓住“平静是力量”这一主旨来展开,扣住为什么需要“静”、“静”有哪些作用、怎样做到“静”等问题来针对性地立意行文。
参考立意:静是有力量的;非宁静无以致远;拒绝浮躁,拥有平静;万物静观皆自得;于静中获得思想的力量;因止而静,因静而得;在纷扰之中,让自己的心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