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万物纷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作清静,清静了就叫作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作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素材解读

“致虚极,守静笃”是静功实践之法,静到一定等级状态时,身静、心静、意静。只有实践清静之道,才能修养身心。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明代洪应明《菜根谭》中说:“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意思是:喜欢宁静、讨厌喧闹的人,往往避开众人来求得宁静,却不知故意离开人群便是执着自我。存心要求宁静反而是骚动的根源,这样如何能达到人我一视同仁,动静都忘记的境界呢?

◆素材解读

寻求宁静的人,往往要避开喧闹的环境才能获得生活的安宁,然而这样的安宁并非真正的安宁,因为它取决于环境的状态。真正的宁静是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平静的心情,静亦是静,闹亦是静。

上一篇: 平静是力量
下一篇: 知止能静,静可虑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