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能静,静可虑得

作者: 一考生

平静是一种力量,难能可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让自己拥有一份平静也成为了奢望。在日益浮躁的社会,如何保持平静、如何使平静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礼记·大学》中写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要想平静下来,我们首先主观上要有平静下来的想法,以及坚定不移的志向。

《礼记》中提到的“知止”,也就是有追求道德最高境界的理想,放在当今社会来看,未免显得与时代脱节。但是,其中的一部分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要有主动去达成某件事的意愿。想法是一切行动的萌芽,再伟大的高楼也是从设计图纸开始的,再精妙的文章也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灵感。平静下来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努力达成平静的主观意识。

志向坚定不移是保持平静的基础。若没有毫不动摇的志向,那么就会被外界声色所干扰,何谈平静得长久?而平静不再长久,变得碎片化,那也称不上“平静”了。毛泽东少时于闹市读书,心无旁骛,那是因为他志于求学,能在纷乱的环境中平静下来;司马迁身受极刑,受尽侮辱,却能投入在史书编纂中,成就“无韵之离骚”,那是因为他志于写史,能在诽谤嘲笑、轻蔑压迫中平静下来。

“平静让你与自己及自然和谐相处。”的确,平静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外界沟通。“静而后能安”,平静能让我们放下精神上的负担,以最开放的心灵观察世界。当然,平静的力量不仅于此:平静的文字,是每个字都好像在清亮透明的河里淘洗过一番,不染尘俗;平静的气质,是落尽繁华,洗尽铅华,不为浮华遮望眼;平静的山河,是新雨过后,草木如洗,碧空澄澈;平静的月光,皎洁如水,流瓦照影,把夜空照得安静空灵;平静的笑容,天真无邪,纯净无瑕,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有了“平静”,世界才有了干净的模样。

平静让你能控制你的思想。没有人敢保证自己能在心浮气躁时不犯错:急躁对待考试,得到的只会是失败;急躁对待友谊,难免关系破裂;急躁对待人生,生活只会是一团乱麻。所谓“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真正静下心来,思虑周详而万事明晰,才能处事合宜。平静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所要处理的事上,并能行有余力而审视自己的行为。

海的浩瀚在于它的平静无垠,天空的广阔在于它的平静永恒。知止方能静,静可虑得失。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有如下亮点,值得借鉴:

1.内容上,紧扣材料主旨,从现实的角度论证平静的必要性,引用《礼记》材料来分析如何保持平静。考生从文题材料中提炼出四句话:“要有努力达成平静的主观意识”“志向坚定不移是保持平静的基础”“平静让你与自己及自然和谐”“平静让你能控制你的思想”,分别展开论证,中心突出。

2.结构上,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逻辑思路来写,结构严谨。为什么要“静”,联系时代角度来简要论述;再重点论述怎样“静”,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坚定;最后论述平静的作用,并从反面论述浮躁的弊端。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剖析因果关系,分析鞭辟入里。

3.表达上,化抽象的哲理为具象的意境之美,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句式的运用也较灵活,整句与散句结合,富有文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