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母亲
作者: 贾平凹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唆唆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选自《游戏人间》)
◆提炼
“形”的塑造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编织与主题相统一的情节,二是把每一个环节写丰满,用力塑造较为典型的形象。“神”则追求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思想,或者是成熟的、深刻的认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恰当运用描写。人物要生动可以运用“三动五态”的描写方法,三动即心动——心理描写、口动——语言描写、身动——动作描写,五态包括心态、姿态、形态、情态、神态。此外,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使人物神态毕肖,性格鲜明。在这篇散文中,贾平凹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母亲生前的形象与性格特征,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位慈祥而坚韧的母亲。同时,他也通过描绘母亲去世后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失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奈。尤其是对母亲去世后家中环境的描写,将内心的情感层层递进表达出来,并逐渐推向高潮。那些对母亲生活细节的描绘,都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子女深深的爱。
2.合理安排情节。编织情节可采用误会法、巧合法、变形法等,用梦境、幻觉、回忆、思索等心理刻画手段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特定的精神状态。这篇文章从母亲去世后的日常生活入手,逐步引出对母亲生前的回忆,再到对母爱的感慨与赞美,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种结构安排不仅使得文章情感表达更加流畅自然,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随着回忆的深入,贾平凹的情感也愈发强烈,他提到自己常常在梦中见到母亲,仿佛母亲还在身边一样。这种幻觉与现实的交织,使得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他感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无奈与感慨。最后,文中还融入了贾平凹对生命无常和亲情珍贵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