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自我,打造向上人生
作者: 一考生两“戈”相背,即为“我”。感慨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之余,我也真切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让我认识到了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我们心中的“正方”“反方”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矛盾斗争;不同的结果有着迥异的人生走向。(修改之后,观点更切合命题材料内涵,表达也更准确。)
西谚有云:“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两把相互对立的“戈”在搏击,就像哈姆莱特发出的那句“生存还是死亡”的经典之问,我们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面对过类似的内心抉择。苏武被困匈奴,屈膝投降可换得高官厚禄,忠贞不屈只能北海牧羊,他选择了忠贞不屈;谭嗣同变法失败,漂洋过海可保性命无虞,坚守阵地只能血荐轩辕,他选择了坚守阵地……他们,内心未必没有过天使与魔鬼的较量,但是他们都站在了天使一边。两“戈”相对,他们选择了忠贞,选择了牺牲。(通过援引名句和精选事例,对“两戈相击”作出分析阐述,明确主旨,为进一步分析论证作铺垫。)
当今时代,已经不再是苏武与谭嗣同的时代,我们很少会面临他们所遭遇过的“生死之问”,但是我们会遇上安逸还是奋斗、躺平还是崛起、享受还是吃苦这类人生课题的拷问。依然会有两把“戈”在我们内心深处相互搏击。就像临近高考,我们是要选择一个更热门、更挣钱的专业,还是选择祖国更需要、更能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事业?大学毕业,我们是选择深入基层锻炼自己,还是在空调下办公桌前看看电脑翻翻手机?年轻人是选择躺平啃老当舒舒服服的“佛系青年”,还是凭自己的力量打造自己的独立人生?两“戈”相击,无论哪一方占了上风,都会决定我们完全不同的人生。(更进一层,联系现实,联系自身,阐述两“戈”相击的意义及后果。)
欲选择正确,活出精彩、美好、和谐的人生,我们先得认识自己,把控好内心的这两把生命之“戈”,让正义永占上风,对高尚不离不弃,与奋斗终生相随。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三省吾身”,正是为了找出生命中那把反噬自己的“戈”——不忠、不信、不习,从而让尽心尽责、诚实守信、学习进步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成为一把可以击退一切前进障碍的利戈。童年鲁迅刻在课桌上的“早”是对慵懒之戈的反击,思想家马克思案前的“思考一切”是对钝感之戈的反击,文学家狄更斯的座右铭“切勿飘飘然”是对自满之戈的反击……他们人生和事业的成功,皆源于他们对自己内心“相击相连”的双“戈”有清醒的认知,故能激浊扬清,让“相击相连”变成和谐统一。(添加丰富的论据,指明认识自我、把控双“戈”的意义,明确主旨。)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了解自己,是智慧的开始。”因为只有了解自己,认知并把控我们内心的“双戈”,我们才能在面临各种人生抉择时掌控自己,走出一条向上、向善、向前的道路,才能在人生路上遇见最好的自己。(删掉余秋雨的话,替换上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辅以总结论述,恰到好处。)
两“戈”相击,人之天性使然;把控双“戈”,应归功于理性。只有使“相击”的双“戈”在理性驱使下变为“相连”,“我”才能成为纯粹的“我”、向上的“我”、无敌的“我”!(呼应开篇,照应材料;总结全文,重申主旨。)
◆升格点评
作文升格之后,立意更加准确,对“双戈”的诠释更加合理,论点也非常明确。论据选择更加精准,材料丰富且运用自然。表达上也更加清晰、精练,富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