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议论,精要叙述

作者: 米学良

技法点拨

议论文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议论是主体,但是适当的记叙更有助于议论的生发。记叙是讲道理的依据,记叙用得好,作文往往更有说服力。但议论中的记叙,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都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的需要选准角度,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转述,做到精当记叙。如何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用好议论中的记叙呢?

1.精心选择,善于概括

写作一篇议论文,考生可能拥有很多的材料,或许这些材料都有可能派上用场,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占有的材料,考生首先要明白要用它来证明什么,并依此巧妙地截取能证明论点的主要内容,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以及一笔带过次要的内容。而在截取的主要内容里仍然有一个主次问题需要注意——对于主要内容要进行压缩。压缩就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即将具体事物抽象化,用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所以这种概括要求考生对材料的主旨做准确深入的把握,能简明扼要地加以记叙,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观点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尤其要避免详尽地叙述以致喧宾夺主,更不能照抄原材料,千万要改掉字数不够例子凑的坏习惯。

2.定准角度,明确方向

议论中的记叙要求简单、清楚、精要,能充分地证明论点,所以选定叙述的角度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事例,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也就是要“定向转述”。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只有方向明确的叙述,才能收到最佳的论证效果,让事例有的放矢地证明论点。

3.记叙清楚,详略得当

议论中的记叙以精炼概括为原则,但也要记叙清楚,并做到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可以根据人们对事例的熟悉程度作调整,可以详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叙例要剪裁,要适当概括拓展,要尽量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选取正确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使事例准确、有力地为论点服务。同时,在叙例的过程中,强调、突出和扩展与论点有关的方面,使材料丰富起来,从而收到好的论证效果。

【王学华/供稿】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理学家的洞察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都是被看见,被看见的范围越大、越正式,那么他受到的刺激也就越大。

事实是:我们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处于不被人看见的困境;我们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看不见他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所供材料第一句话,说的是被看见会受到激励。这强调了“被看见”的积极作用,也隐含有“不被看见”的消极作用。“事实是”后面是语意的重点:“我们常常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处于不被人看见的困境”,说的是期待和现实的落差。期待被看见却常常不被看见,也许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处境。“我们期待被他人看见,却又常常看不见他人”,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既是客体也是主体,当我们是客体时,我们期待被看见,当我们是主体时,却又看不见他人。某种程度上讲,造成我们自身现实困境的是我们自己。若我们希望自己能被他人看见,首先得看见他人。所以,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自我的困境,也只有自己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从“求看见”到“去看见”,由客体到主体,完成了视角的转换,也实现了境界的飞跃。

此题围绕“看见”与“不见”,都有各自侧重的视角,又有层级的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围绕一点深入,也可以多点涉及。

参考立意:

既要“被看见”,又要看见他人(此为最佳立意);侧重看见他人,兼顾看见自己;看见别人,认清自己;欣赏他人,成就自己……

范文展示

让别人“看见”自己

一考生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才华横溢,但他们却不被人们所知,于是哀叹自己命运不济,怀才不遇。他们就像在寂静无人的深夜里悄无声息地绽放的美丽花朵,遗憾的是没有人欣赏到它的美丽,然后花落无痕,销声声匿迹。

有的人为人比较低调,喜欢默默做事,不喜张扬。低调是好事,可是过于低调,过于沉默,反而会不被看见,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上世纪,英国一家影视公司准备拍摄电影《飘》。男主角已经确定好了人选,但女主角的演员一直没能确定下来,导演很是着急。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学院的费雯丽得知了这一消息,她认为自己非常适合演这个角色,但怎样才能让自己被导演选中呢?费雯丽决定毛遂自荐。一天导演刚刚从外景地选景回来,正在为女主角的人选烦恼。这时,他看见了穿着女主角那样裙子的费雯丽,缓缓走上了楼梯。导演大叫:“天啊!那不就是我要找的斯佳丽吗?”于是,费雯丽为自己赢得了这一角色。她也凭借这一角色,在影视界占据了一席之地。费雯丽勇于表现自己,让导演看见自己,使自己获得了成功。只有适时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冒出尖来。

当然,许多人不会像费雯丽那样走运,可能不会因为一次表现就一举成功。在我们身边就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在工作中非常卖力,勤奋、忠诚,并且多才多艺,为工作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按理应该是前途光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比他们略逊一筹的人却不断地获得升迁和加薪。原因是他们不懂得适时地表现自己,老板从来就没有注意过他们。平庸的人往往只会等待机遇前来敲门,智慧的人则往往敢于坚定地叩响机遇之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等待伯乐,而不愿毛遂自荐,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有时他们尽管才华横溢,也只能在无谓的等待中将运气消耗殆尽。很多时候,人的失败实际上就是观念的失败,人的悲剧本质常常是不能超越自我的悲剧。

一定要表现自己!要想成功就需要有耐心,有恒心,一次表现不行就多表现几次,在一个地方表现无效,就在多个地方进行表现。表现多了,被发现、被赏识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就会拥有更多机遇。

“天明不待人同看,绕树重重履迹多。”愿每一个渴求被看见的灵魂都像美丽的花朵那样绽放枝头。这样,我们就会被看见,被欣赏,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去看见他人,欣赏他人,学习他人,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从而展现魅力,赢得尊重。

点评

作文开篇从许多才华横溢之人不被别人看见切入。之后,用费雯丽勇于表现自己,让导演看见自己获得了成功之例,论证如何让别人“看见”自己,叙述方向明确,详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并且在叙例时做了适当拓展。接着作文深入一层从反面论述,简明扼要地记叙后,论证没有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原因是不懂得适时地表现自己。结尾呼应开头,要让别人“看见”自己,就要“像美丽的花朵那样绽放枝头”。考生始终扣住“怎样让别人看见自己”行文,成就了一篇审题精准、论据充实、叙议精当、层次清晰、主旨明确的考场佳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