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上)
作者: 李学开杨振宁:明月共同途
人物事迹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宇宙不守恒定律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然而,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成就。
他不忘祖国,多年来资助中国学子、学者赴美深造,协助清华建起高等研究中心,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谏言,晚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归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颁奖词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素材解读
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一生热爱祖国,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他怀揣赤子之心,用知识与才华报效国家。他晚年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彰显了浓厚的家国情怀。
适用话题
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国之重士、突出贡献、人才培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自强敏天行
人物事迹
每天天不亮,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就开始忙碌了。张顺东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然而,张顺东凭借一只手学会驾驶农用三轮车,跑运输减轻家庭负担。李国秀则靠双脚在地里劳动,配合丈夫完成拔菜收菜、打整土地等农活,学会用脚绣花、写字。女儿考上大学后,张顺东原本受伤的两只脚因为过度劳累而溃烂,不得不先后截肢。截肢后的张顺东没有倒下,装上假肢继续耕作于田间地头。夫妻俩共用一手双脚,相濡以沫29载,照顾年迈老人,抚养一双儿女,还彻底告别了贫困……
颁奖词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素材解读
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加起来只有一只手、两条腿,但他们用残缺的身体书写出世间最美家庭的模样。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同情,更没有“等靠要”,而是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还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幸福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
适用话题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笑对人生、脱贫致富、相互支持……
苏炳添:秉心自超越
人物事迹
2012年8月4日,在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成为中国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短跑选手。2014年3月8日,波兰索波特室内世锦赛,苏炳添成为第一个闯入世界级大赛短跑决赛圈的中国选手,并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2018年2月6日,杜塞尔多夫室内60米比赛以6秒43夺冠,再破亚洲纪录。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32岁的“高龄”跑出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他超越年龄,超越体能的局限,被称为“中国飞人”。
颁奖词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素材解读
苏炳添是第一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战的黄种人,打破了人种歧视和偏见。苏炳添的成功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敢于突破,敢于挑战自我,一切皆有可能。
适用话题
挑战自我、为国争光、追逐梦想、事在人为、摒弃偏见……
朱彦夫:慷慨是英雄
人物事迹
朱彦夫14岁时就参了军,1949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他不怕流血牺牲,拼命作战,参加过上百次战斗,3次立功,10次负伤,动过47次手术。1950年12月,朱彦夫参加了抗美援朝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他所在的2连,在零下30度严寒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两个营的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在弹尽粮绝的时刻,仍然坚持与敌人拼搏,最后阵地上只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朱彦夫。退伍后,他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颁奖词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也没有向困苦低头。与自己抗争,向贫穷宣战。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素材解读
朱彦夫在战场上舍生忘死,战功赫赫;退伍后,毅然回到家乡,拖着伤残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乡,从不居功自傲;晚年克服重重困难,创作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他几十年来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嘉言懿行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
适用话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低调做人、不怕牺牲、乐于奉献……
顾诵芬:冲天鹏翅阔
人物事迹
顾诵芬是飞机设计专家、两院院士,也是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儿时的他曾目睹日本飞机轰炸,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的他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也是该机以后改型的总设计师。他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的气动布局和全机设计。他主持研制的歼8系列战斗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为了解决飞机抖振问题,他3次冒着危险上天观察飞机,掌握第一手资料。航空报国70年,他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
颁奖词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素材解读
顾诵芬儿时目睹日本飞机在中国领空狂轰滥炸,立下了航空报国的志向;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航空事业,致力于飞机设计研究,是我国航空事业的拓荒者和见证者。
适用话题
矢志报国、勇攀高峰、不畏艰险、人生志向、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