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利与弊
作者: 米学良押题理由
网络语言出现之初,是网民为了方便沟通,用数字或英文字母代替某些词语,减少打字输入的时间,表达自己的心情而形成的。人们使用的网络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紧随网络发展、时代进步以及社会热点等因素随时发生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其独有的特色及不同的社会情感和社会热点,这些都能通过网络语言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每年的网络热点语言都会形成一股热潮,而其利弊也常引起人们的讨论,也常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命题趋势
1.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
2.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有的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则内涵有限,甚至低俗。
3.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
4.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
押题方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表达赞美总是“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棋逢对手的高水平竞争都称之为“神仙打架”……当我们打开社交网站,放眼望去都是类似的流行语表达。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有人认为它拉近了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也有人认为,它弱化了文字的深度,让表达更肤浅,甚至会让人出现“文字失语”。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部分分为两层内容,一是介绍现在网络的流行语,如“YYDS”“炸”“神仙打架”等;二是评价这些流行语表达的利与弊。利在于拉近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弊在于表达肤浅,甚至让人出现“文字失语”。对此,考生要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片面地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可以的。
从材料内容及写作要求来看,作文的重点是谈“你”对流行语的认识。从材料来看,流行语有利有弊,考生写作时可以从这些角度立意。当然,考生写作时仅就材料的这些内容进行写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流行语积累,并对流行语的流行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比如从利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更接地气,更有个性,更富有创造性,表达起来更直接和简洁等,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更符合现代青年的个性发展需求等。如果分析其弊端,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交流和传播造成障碍,使表达更混乱;有些网络用语低俗,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达肤浅,失去汉语的内涵和意蕴等。当然,在分析时适当举一些例子,会更有说服力。
作文最好采用层进式结构,也就是说,在分析其利与弊之后,可以给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包括如何使汉语更纯净、使网络语言发挥其正面的作用等。
参考立意:净化网络用语,使汉语表达更纯净;网络用语也要“去粗取精”;网络用语是把双刃剑……
例文赏读
我们要用好网络流行语这把双刃剑
一考生
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使用,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让沟通更直接;但有些网络流行语也弱化了文字的深度,让表达更肤浅,可以说,它是一把双刃剑。社会发展必定会带来新的词汇,网络流行语就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但它是否能留下来,有待时间去检验。
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产物,本质上与非网络流行语一样,因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只知道批判和抵制,我们的语言将是怎样的死板,怎样的单调。如果我们一味地拒绝,也许就没有《诗经》“辗转反侧”“君子好逑”的风雅;如果我们一味地保守,就不会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绮丽缠绵;如果我们只知道一味地传承,就不会出现诗之余而歌以咏志。既然古代的流行语可以流传,那么今天的网络流行语成为明天的经典也未可知。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不少经典词语逐渐口语化,广泛用于生活学习。因此,面对网络流行语,我们不该视之为洪水猛兽,更应该考虑如何让网络流行语更好更健康发展的问题。事实上,“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流行语无罪,一定要说有问题的话,乃使用者之过也。
其实,语言的本质是信息的分享,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如果网络流行语足够用以分享信息,足够用以表情达意,那么它就是有价值的,有生命力的。语言的使用应该交给人们,用不用网络流行语的权力在使用者手中。只要大家接受,彼此理解,能够形成信息场域,我们就应当使用它。用“YYDS”来表达内心由衷的钦佩,用“炸”表达澎湃的内心,用“神仙打架”形容比赛的精彩酷炫,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们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形式,何罪之有呢?
至于有人说网络流行语肤浅与单调,我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曾几何时,多少流行语风头正劲,但那些低俗的、恶趣味的流行语终究昙花一现,我们大可不必忧虑。当然,一些人真正忧虑的恐怕是网络流行语大行其道,有取经典而代之的趋势。但在我看来,这是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语言的背后是思维,网络流行语的兴盛正说明网络时代我们思想上的推陈出新。
只要语言仍在为人类的交流服务,那它就是鲜活的、有生命的语言,也必然伴随着新陈代谢。社会在不断地前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新的词汇。既然网络语言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那我们该做的不是完全地消灭它,而是要用好网络流行语这把双刃剑,使我们的语言成为“YYDS”。
评析
作文紧扣文题材料,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接着从正面展开论述,言简意明,辩证通透;结尾结合现实,既然网络语言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要用好网络流行语这把双刃剑,使我们的语言也成为“YYDS”,再次点题。作文立意显豁,思路清晰,论述深入,不失为一篇考场佳作。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2: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1的核心观点是“流行网络用语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材料2的核心观点是“流行网络用语造成了语言交流的障碍,伤害了母语的纯洁性”。针对这类多则材料作文题,考生要综合两则材料来立意,可以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也可以综合双方进行辩证分析。
参考立意:适度引导,健康发展;传统于心,适度玩梗;包容个性,适度而行;理性看待流行语,慧眼明察是与非;网络用语显时代特色,合理使用促文化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