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并修改病句
作者: 陈新国
考点概述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就“表达应用”部分提出“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要求。高考试题中所选的病句一般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语病。
一、辩析并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句子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语、状语、补语),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日常用的句子,一经比较,就可以发现问题。
4.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逻辑上分析,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二、病句考查范围
高考语病题的考查范围基本锁定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6种病句类型之内。
1.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的现象主要有: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分句语序不当、并列词语语序不当等几种类型。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考生可以先凭语感检测,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重点关注“并列短语”,把握词语之间时间先后、空间距离、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情感变化、数目变化、成绩名次、规定位置、对应承接等逻辑关系。看见修饰语长的句子,要细心检查多重状语或多重定语的语序是否恰当。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重点看关联词语的位置是否恰当或分句间语序是否恰当。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等几种类型。对于“搭配不当”,我们可以运用句子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看主、谓、宾搭配是否得当;如果没有问题,再看枝叶和主干搭配是否得当。重点关注并列短语,因为并列短语极易有不能构成一一搭配的问题;另外要着重察看由“是”字(或“成为”)构成的判断句,检查主语和宾语是否属于同一类事物,如果不是,就可能主宾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语病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其他成分等几种类型。考生要关注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句子滥用介词就会“掩盖”主语,造成主语残缺。注意长句子(有多层定语、多层状语)往往会简化成分,造成谓语或宾语残缺。(2)成分赘余。成分赘余的语病主要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语多余、虚词多余等几种类型。考生要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关注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复累赘的部分。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造成语句不通顺。对于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句子,考生可以先凭语感判定其是否协调,然后分别造句,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5.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语病主要有词的多义导致歧义、不同停顿产生歧义、指代不明、修饰两可等几种类型。对此,一要看数量短语,数量短语和“的”同时出现,常会产生歧义。二要看多音、多义词,多音、多义词往往容易造成歧义。三要看代词,代词如“这”“这些”等在句中易出现指代不明。四要看“和”字,“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因为词性不同,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6.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的语病主要有并列不当、主客体颠倒、否定不当、不合事理、前后矛盾等几种类型。对此,一要看并列词语,辨别是否种属并列、种属异类或种类不一、不合事理逻辑顺序。二要看否定词,尤其是隐性否定词“防止、避免、切忌、禁止、难免、杜绝”等,以及反问句“难道……”,辨别其是否否定不当。三要看介词,“A对(于)B,A与(和)B”,辨别其是否主客颠倒。四要看数量词,辨别其表述是否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逻辑,如“缩小”“降低”不能用倍数。
考题连线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试题分析】
“举办……展演艺术”搭配不当,“举办”的不是“艺术”,而是“展演”,应改为“举办……艺术展演”。“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不合逻辑,应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
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流行语是一种时尚语言,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它丰富着汉语的表现力。②同时流行语依存于社会,最大可能地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普通民众的心理感受和诉求。③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不正宗”“不正统”的意思,最先进入公众视线的是“山寨手机”之后出现了“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系列,人们也渐渐把“山寨”等同于“盗版”和“侵权”。④对“山寨”的解读不限于此,有人解释“山寨”是一种向奢侈品的妥协,是追慕虚荣的表现形式。⑤正是因为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产生了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这大大增加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张力,使流行语更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使用频率很高且被广泛传播”前可加入“在一定时期内”一词。
B.②句与③句互换位置不影响文句意思的准确表达。
C.④句中的“‘山寨’是一种向奢侈品的妥协”使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
D.⑤句中的“截然相反”可改为“参差不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行李安检的核心部件就是X射线安检仪。
X射线因其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那么X射线是如何穿透人体的皮肤和肌肉,展示出骨骼的形态呢?
这是因为人体软组织和骨骼吸收X射线的能力有所不同,如骨骼的含钙量大,吸收的X射线就比肌肉等软组织多。在进行X射线摄片时,将感光底片放在人体下方,穿过人体的X射线就能使胶片感光。人体各处组织因为对X射线的吸收量不同,感光底片所显示的黑白程度也就不同,因此人体的骨骼也就呈现出来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