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等级之 内容充实
作者: 陈晏中
技法点拨
所谓“内容充实”,就是言之有物,持之有据,有充足的、高质量的材料。记叙文叙述完整、描写具体,表现手法多样,突出中心思想;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充足,论证方法灵活多样,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要做到“内容充实”,考生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广泛积累素材
考生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下笔时才能“左右逢源”。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新闻时事、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的素材。我们应多写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把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融会贯通的部分,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这些材料最具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在考场上遣用时不易撞车。此外,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考生应博览课外读物,常咀时文英华,并注意消化吸收,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充实思想。
2.借助联想与想象
考生构思作文时,可以通过联想、想象来充实、连缀片段的事物,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或使分散的零乱的生活印象,形成有利于表现主题的典型情节和艺术形象;或把原本抽象的道理扩充为具体的事物,展示出思想的魅力。
3.变换角度看问题
古人云:“五官生五觉,五觉出文章。”我们在确定主旨后,要联系事物背景和时代特点,多方面地选择议论的角度,既写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写事物之间的区别;既把握事物的表象,又阐发事物的内蕴与本质。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常常成对立统一之势。矛盾双方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在内容上体现思辨。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2: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
——〔印度〕阿玛蒂亚·森(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材料3: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所供材料1的意思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2阐明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多样与单一)的关系,分析了导致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材料3指出作为孤立个体的个人的思想与融入群体之后的个体思想被群体思想替代的两种现象。
三则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如何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对各种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反面论证了听取信息的单一,会让国家弊病丛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应当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多见识世界的广阔,才能拥有独立的判断力。文题在立意范畴上有相对明晰的限定性,又给考生预留了自主立意、个性表达的空间。
参考立意: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世界里,青年应该恪守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的思想底线;
对于网络空间中的芜杂信息,青年不可盲从、盲信,而要学会甄别取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青年须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胆识;
网络空间屡有“谣言惑众”的现象,青年亟待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以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等。
习作展示
兼容并蓄,扬个性之帆
肖 芮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意思是说,我们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一个方面的意见,就会糊里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我们在接收信息时,不能全盘否定,一味拒绝;也不能全部接受,湮灭个性。我们既要兼容并蓄,也要扬个性之帆。
保留个性,选择性接受信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要有选择地从群体中摄取信息,就会保留个性。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群体思想留下的痕迹,但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或多或少都保留了自己的个性。
兼容并蓄,接收多方面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阿玛蒂亚·森认为:“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影响着一个人的判断力,若长期生活在单一信息里,判断力就会有一定局限性,如果接收信息多且自身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就能够提升自己的判断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在接收信息时,信息来源越多,我们要判断的就越多,并在不断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
二者兼容,扬起个性之帆,把好判断之舵。
接收到信息后,我们要先进行判断,“怀疑有如草木之芽,从真理之根萌发”,判断的过程就是我们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不至于让自己的个性被湮没;接受信息的过程能让我们进步,让我们变得包容,而不至于故步自封。在一次次判断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康德的墓志铭写道:“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其实,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就是我们心中的判断标准,指引我们兼容并蓄的同时扬起个性之帆。
【四川泸县第二中学】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从“保留个性,选择性接受信息,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兼容并蓄,接收多方面的信息,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二者兼容,扬起个性之帆,把好判断之舵”三个分论点展开对中心论点“兼容并蓄,扬个性之帆”的论述。作文借助材料中的三句话着手论证,运用辩证思维,借助联想,充实了这三个分论点的论证,把抽象的道理扩充为具体的论证,从而使作文充实有力。在确定主旨后,作文多方面地选择议论的角度,既写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写事物之间的区别,通过思辨使得作文的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