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逸的风,硬朗的度

作者: 孙胜男

俊逸的风,硬朗的度0

孙胜男,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关注“生命写作”,通过写作,表达生命,润泽生命。曾主持福建省教科院课题和漳州开发区课题。

《〈世说新语〉二则》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古文,写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文章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语言生动,趣味性强,适合七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

在分析“谢家咏雪”这件事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世说新语》和《晋书》的语言,走进魏晋名士们的生活。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又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晋书》

《世说新语》增加了“欣然”和“白雪纷纷”两个词。“白雪纷纷”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眼前纷纷扬扬的雪景令人兴奋,一时兴起,吟诗赏雪,可见谢太傅极富生活情趣。《世说新语》还增加了“寒雪日内集”和“与儿女讲论文义”两词,“寒雪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寒雪日内集”体现了古人“遇雪即开筵”的闲情雅致,给整个故事增添了诗意的背景。“与儿女讲论文义”的意思是“与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红楼梦》中宝玉和宝琴踏雪赏梅,赏的是一份意境;谢氏家族雪中赋诗,赋的也是这份闲情雅致。此外,“公大笑乐”与“安大悦”两个词语描写的人物状态也不同,《世说新语》在描述谢太傅的反应时增加了一个“笑”字,“笑”将这种“大乐”具体化,谢安这位大家长爽朗倜傥的形象如在眼前,开怀爽朗的笑声如在耳畔。

在分析这两则短文时,学生很好奇谢道韫、陈元方这么聪慧的儿童长大以后什么样?他们的故事被收入《世说新语》,是因为自身的聪慧还是家族的影响?于是,我们决定走进这本“名士教科书”,去挖掘背后的故事。

一、走进《世说新语》,了解名士故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记录了汉魏至东晋300年间风骨名士的思想德行,名士们的言行风度和精神特质被称为“魏晋风度”。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和“兰亭名士”等,如弹奏《广陵散》的嵇康,“穷途之哭”的阮籍,“东山再起”的谢安,“咏絮才”的谢道韫等。书中共记录各类人物1500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是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本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类。

二、观察俊逸风采,探寻硬朗风骨

明代胡应麟评价《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玄澹”是“清高淡泊”的意思。《世说新语》以简洁凝练的文字,简约传神地展现了真名士们的文学才华和精神追求。

1.名士精神的彰显

《德行》篇描述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陈仲举,“其器深广,难测量也”的黄叔度,“风格秀整,高自标持”的李元礼,“如桂树生泰山之阿”的陈太丘,以“识度”见长的华歆等众多名士们。他们品行高尚,见识不凡,气度宽广,慷慨正气,是魏晋时代精神文化繁荣的代表。

《雅量》篇,不少篇目都有“神气自若”“举止无变”类似表述。魏晋名士们非常注意举止旷达潇洒,喜怒不轻易流露在外。“旧时王谢堂前燕”,“谢”便是晋孝武帝的丞相谢安,谢安是“淝水之战”的总指挥,淝水之战获胜的书信传来,谢安正在下棋。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淝水之战”关系重大,朝野震动,得知喜讯,谢安“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这种遇事不改常态、喜怒不形于色的平静,是“雅量”的体现,也是名士们所追求的洒脱气度。

《怪诞》篇:“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此篇中,记录了一些名士们在生活中不拘小节、随性洒脱、纵情饮酒、赋诗作乐的现象。《栖逸》篇,“栖逸”指“避世隐居”,记述魏晋名士们的出世情怀和寄情山水的乐趣。这些内容也被看成名士们生活腐朽、不积极向上的表现,他们因此被诟病。但是,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迭频繁,战争连绵不断,在动乱的年代,怪诞、避世、隐居更是一种保全自我的选择。

魏晋名士们追求精神自由,做官或隐居,恣意洒脱或喜怒不形于色,都是他们崇尚精神自由的表现,随性洒脱的外表下张扬的是精神的自我。他们慷慨铮然,傲骨担当,这才是“魏晋风度”的精髓。

2.女性风度的关怀

《世说新语》中,描写了非常多的女性形象。比如“陶母退鱼”故事中,描写的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陶侃之母;提醒丈夫“明主可以理夺”的许允之妻;“夜穿墉以视”关心丈夫交友的山涛之妻;还有“卿卿我我”的王戎之妻。这些女性形象鲜明,洒脱豁达,自由豪放;她们甚至在男性主导的政治领域,积极参言,发表观点;她们摆脱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是自己生活的主导。

“未若柳絮因风起”让我们认识了“咏絮才”谢道韫。从儿时赏雪赋诗一事,便可见其才思敏捷、不甘示弱的个性。《贤媛》篇中,王夫人批评弟弟谢遏:“汝何以都不复进?”批评丈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嫁人后的谢道韫敢爱敢恨、言辞犀利,可见也是一位豪爽、真性情的女子,这是魏晋女性洒脱气质的体现。

《世说新语·贤媛》中济尼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散朗”是飘逸爽朗的意思,这位叫济的尼姑称赞谢道韫有竹林七贤之气。这种评价不仅欣赏其文学修养,更赞扬其精神风貌。

及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晋书·列女传》

晋书将此部分归入《列女传》,亦是肯定谢道韫坚守节操、胸怀大义的精神。7岁能赋诗,40岁能杀敌,在家庭变故面前保持从容冷静、勇敢无畏、大义凛然,最终让一群亡命徒为之改容,果然女中豪杰!国学大师余嘉锡称赞谢道韫说:“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

3.儿童气度的赞赏

《世说新语》中《夙惠》篇,专门记录名士们小时候的聪明智慧。除此之外,在《雅量》《文学》《言语》篇中也有非常多言谈机智、才思敏捷、自信乐观、气度不凡的儿童形象。

《咏雪》一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让我们认识了“咏絮才”的文学功底。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当我们想要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喻体时发现并不容易。——棉花糖?云朵?不足以形容“纷纷”的状态。皑皑白雪?少了一些动态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太壮观。大雪满弓刀?太凛冽。纷纷暮雪下辕门?太悲壮。而“柳絮因风起”这句脱口而出的比喻刚刚好,它体现了孩童的天真聪慧,揭示了儿童的文学才华。

此外,孔融十岁,被陈韪评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冷静机智,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回应,伶牙俐齿的儿童形象非常鲜明。再如,孔融被抓,替儿子求情,两个孩子只有八九岁,却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儿徐进:‘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在危难来临时,两个小孩子荣辱自若,处变不惊,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

《世说新语》编排体例不受年龄限制,《不取道旁李》故事中王戎只有七岁,编入《雅量》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年仅七岁,编入《方正》篇。不拘一格的编排体例,体现了对儿童智慧的赞赏。

阅读《世说新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士族长辈们品德高尚,性格爽朗,非常重视对晚辈的培养和教育引导,所以,晚辈们聪明伶俐、人才辈出,整个家族繁荣稳固。正如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魏晋时代,名士们追求的精神自由也促进了一个时代文化的繁荣。

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说:“魏晋风度的本质是东汉末年士大夫们开始追求精神的个体、个性的卓越、渴望个体的精神超越。”“魏晋风度”是一群文人的自我修养,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读《世说新语》启迪我们坚守自我,率真洒脱,保持坦荡,做一个有思考有坚守的人。

相关书目

《精读世说新语》 戴建业著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记录魏晋名士言行风貌的志人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珍品。既是“魏晋风流”的剪影,也是魏晋士人的群雕。鲁迅赞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三十年深度研究、反复研读,以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深入浅出解读《世说新语》。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还原段子现场,与魏晋士人直接对话,体会潇洒飘逸的魏晋风度!不仅能结合历史背景还原书中的逸闻趣事,更能带你领会魏晋风度的神髓,领会一个时代的狂放不羁、率真洒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