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
作者: 叶芷瑜
作者自画
在班级中,我身兼数职,努力监督和帮助同学的学习,帮助老师管理课堂秩序 。我热爱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做到全面发展。并且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在生活中,我有许多爱好。我热爱阅读,喜欢艺术,同样喜欢将心中的所想流露笔端。
在茫茫人海中,我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在漫天星辰中,我也算不上是明亮的一颗。即使平凡,即使失败,我也不会甘愿平庸。我会怀揣乐观的希望,坚定不移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抱未来,追寻梦想。
我住在城里,外公外婆住在乡下。
竞争的激烈,压力的巨大,生活节奏的快速,如龙卷风带走一片树叶般裹挟着我,一个住在城里的我。很快地,我感到烦躁,感到郁闷了。我想去另一个地方,一个宁静的乡野生活。
这天,我到外婆家去了。
时光,在出去走走的时候慢了下来。我沿着河道,走在小村庄秋日的路上。
我看到河岸边居住着的村民,既有本地的中老年人,也有外地的青年人和小孩子。我走在银灰色的铁皮栏杆边,河道上面。他们在晒太阳,在洗衣服,在做作业,我向他们微笑,像是一种问候。他们有的也对我微笑,有的抬头看看我,眨眨眼睛。一个抱着孩子的老爷爷送给我一包饼干,让我边走边吃,那怀里的孩子叫我姐姐,我逗留了一会儿,向他们道别。
我继续向前走,脚下的水泥路变成散布着小石子的土路了,窄窄的,周围生着黄绿色的野草。我走过外婆家的田。天气虽然较凉,但外婆家种的作物依然是青绿的。我走下田埂,看见田里种了番薯和玉米。番薯叶矮矮的,匍匐在地里,长成一排。它们的叶子是苍绿的,带有数个角。玉米秆亭亭地立着,草绿色的茎两边是鼓鼓的,带着黄的穗子。我在田垄上站了一会儿,呼吸着微凉但清新的秋日田野的风。
我继续向前走去,没有目的,没有想法。
我走到了山前。山前又是一片田。田的一角长着许多芦苇,有一人多高,在墨绿色的山的前面摇曳着。天色有点晚了,太阳变成了金红色,将要落入远山的怀抱。透过芦苇的穗,浅绛与金黄相融,我望见挂在天边的火烧云和不远处的炊烟;我听到炒菜的声音和电视声,小孩嬉闹声和犬吠声。“小朋友,快回家去了!爸爸妈妈要担心的。”一个暖暖的声音传来。我回头望去,一个大婶笑眯眯地骑着电瓶车从我身边经过。我回之以微笑,感激她的关心。沿着小路,我向外婆家的方向走去,在那纯净澄澈的秋阳下。
回到外婆家,天空的一角已染上了葡萄灰。院子里已摆好饭桌,饭菜热气腾腾地放在桌上。外公转头看我,笑着。外婆招呼我吃饭。我欣欣然坐下,在黄昏的映照下,满怀着宁静与幸福,吃饭……
晚上,月亮探出来半个脑袋,照亮大地。星星在紫蓝色的天幕中眨眼睛。我站在房外,白日里没有的思绪一齐涌到脑海里。
我忽然想到了什么,跑回房内取出纸笔,写下:“城市的外面是农村。繁华喧闹的外面是淳朴安宁。人们从城市来到农村,就是为了在平和中找到一份心灵的归宿,去另一个地方疗养,就是慰勉自己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日常生活。去另一个地方,其实就是在探索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在放松中找到生命的乐趣。”搁笔,微叹,望天,淡然。
“走,去另一个地方。去自己所热爱的地方,进行一场心灵的朝圣之旅。”我喃喃道。
(指导老师:沈卫君 )
创作感言
我从农村来到城市读书,城市的竞争较农村而言激烈太多,我有时也因此情绪不振。因此我想回到村庄,重温那宁静亲切的乡野生活。
一年前,一次回外婆家时,我在傍晚出去闲逛,见到山前的田地,见到金红色的夕阳。那时的我,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但更多的是欣喜。于是灵感在脑海中暴发,我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抒发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对心灵之美的喜爱,对心灵放松的乐在其中,也是对自己要在这个时代奋勇向前的一种慰勉,一种鼓励。
所以在这篇文章后,我更加明白了心灵疗愈的重要性,也会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奔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