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作者: 刘春文
刘春文,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教育硕士、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作协成员。被北大、华东师大、绍兴文理学院等高校聘请为专家导师。
【真题呈现】
“书写青春篇章”表达交流活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假如有人问我:你努力了这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
我会这么回答:我虽然没有获得什么,但我失掉了懈怠、浮躁、怯懦、无知……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带来的改变。根据你的体验和思考,就其中一项或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或发表看法。
要求:(1)角度自定,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权威解读】
2024年是浙江省中考首次统考,不同于以往的各地市的自主命题。“努力所带来的改变”是2024年浙江卷中考作文题要体现的核心主题。通过具体经历、故事或个人观点的阐述,探讨“努力”在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等方面的价值。这个考题具有什么特点呢?
1.设置交际语境,建立开放生活场域“学”语文。2022版新课标强调:“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可见课标对交际语境的重视。根据表达的需要,一问一答,围绕“努力”与“获得”的中心议题多层面展开。命题创设了一个主体生活情境,引导考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考查考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展现出通过努力所带来的内在变化。
2.调动生活体验,围绕议题变革方式“用”语文。调动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探讨个人通过某种努力所带来的内在变化。围绕“努力学习、劳动、锻炼、探索、修身”等核心活动,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或最有感触的进行写作,并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和内容,拟定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如“一次心理的蜕变”“迷津自渡”“在锻炼中寻找自我”等;也可以是二元的拟题,如“努力与收获”“过程与结果”“成功与失败”等;也可借助诗句谐音,如“道是无情却有情”等。
3.运用辩证思维,驱动跨学科知识“融”语文。题干中设置的任务,考生可以调用心理、信息、历史等跨学科知识,多元驱动文体思维,结合教材的写作板块,考生可以记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故事,也可调用多学科多领域的资料,发表自己对于这个主题的看法和见解。考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审题误区】
从阅卷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都能准确审题,这源于材料细致、明确的写作提示。学生作文未能获得高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解题不够精准。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其实有“陷阱”,很多学生只写“努力”,没有写“改变”,更没有写自己的“努力”虽然没有达到成功,但丢掉了自身的懒惰、自卑、胆怯等。
2.内容深度不够。有些学生只是将努力的成果呈现为外在的改变,比如获奖,这样的认知比较浅白。优秀作文通常会深入挖掘努力背后的心理变化、克服困难的具体经历,以及这一过程对个人成长的长远影响,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努力的深层价值。
3.语言表达平淡。优秀作文往往语言生动、形象,能够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结构,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如果学生的作文语言平实,缺乏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句式过于单一,可能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美感和表达效果。
4.如果写议论文,有些论证缺乏力度。学生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努力”带来的变化,而没有通过具体的数据、事例或名人典故来强化论证,文章显得空泛无力。有效的论证应当包含具体事例、对比分析、因果推理等元素,以增强说服力。
5.个人视角缺失。虽然题目允许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但学生作文可能没有很好地结合个人体验,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优秀作文常常能够将个人经历与论述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独特视角。
【精巧构思】
1.从题目给出的材料出发,可以明确文章的立意应该围绕“努力的价值”展开,但不是从传统的“获得成就”角度,而是侧重于个人内在品质的提升与心灵的成长。因此,立意可以定位为“努力过程中的自我超越与内在蜕变”。
2.选材应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共鸣。可以选择一个具体领域,如“努力学习”或“修身”,作为文章的聚焦点,来深入探讨努力带来的内在变化。可以从个人的亲身经历中提取素材,比如,通过每天坚持跑步,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还学会了坚持和自律;或通过自学编程,从最初的困惑与挫败,到后来的坚持与成就感,体现了克服浮躁、收获知识的过程;还可以讲述参与社区服务,如何从最初的胆怯到后来的自信,学会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努力”带来的内在成长和心灵的富足。
3.在语言上,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文字的优美。可以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注意段落间的衔接自然,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在阅读中感受到努力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刻转变。
【素材航标】
1.个人成长与挑战
谷爱凌的极限挑战 :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选择了自己从未完成过的高难度动作,并成功夺冠。她曾表示,爱上恐惧并将其转化为动力,是她不断突破自我界限的关键。
苏炳添的速度突破: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跑出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飞人。他的故事体现了通过不懈努力,超越年龄和伤病,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
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海伦·凯勒面对失明和失聪的双重磨难,不仅学会了多种语言,还创作了影响世界的自传。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面对困难时要继续坚持。
2.社会与文化影响
残奥会运动员的励志故事:残奥会运动员们,如亨列塔·法尔卡索娃和琳达·勒邦,他们通过体育竞技展现了残疾人士的坚强意志和对梦想的追求,鼓舞了全球的人们。
保尔·柯察金的文学之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面对极大的身体挑战时,选择通过文学创作来超越自我,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青年人面对困难不放弃。
3.历史与哲学思考
项羽的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项羽采取了破釜沉舟的策略,展现了楚军将士超越生死的勇气和力量,最终大破秦军,成为历史上的传奇。
安徒生的文学梦想: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尽管出身贫寒,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坚持,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备考攻略】
分析2024年浙江中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成长,同时兼顾应用与思辨的意图,鼓励学生从内在成长的角度审视努力的意义,不再单一强调成绩或外在成就,而是看重个人品质的提升,如克服懈怠、浮躁等,这提示未来考试可能更侧重考查学生对个人发展、心理健康及价值观的认知与反思。
要求结合“体验和思考”,意味着考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个人经历及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表达独到见解。通过记述经历或讲述故事的方式,题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同时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强调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未来考试可能会更多地融入情境化、生活化的元素,检验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和情感理解力。要想写出情真意切的优秀作文,平时的生活不能只是刷题,而是要多融入生活,多体验多参与。
题目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度,文体不限,角度自定,这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现个性化的写作风格。预示着未来考试还是继续趋向于灵活性和多样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优秀作文】
迷津自渡,我心皎皎
浙江绍兴一考生
余光中曾说:“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生活的千姿百态,生命的林林总总,我们唯有正视脚下这条长路,经一番挫折,长一番气度,才可于生命的荒芜转角,觅得春色若许。
苦痛常在,不妨把其化作动力去追寻新的美好。叔本华有言曰:“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暗礁与旋涡的海洋。”面对挫折,负面情绪的过度发泄只会使自己萎靡不振,尝试抬脚总好过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苏东坡,明月都已忘记是第几次目睹你踏上小舟赶往放逐之地,官途崎岖,你既不满王安石的新法变革又不愿同意司马光的尽废新法。一次“乌台诗案”,让你几乎丧命于此。此后,你的政治境界越发步入清明,文学创作达到另一个巅峰。乐观旷达的心胸让你抚平失意的创痛。
苦痛常在,不妨视其为提升自我的催化剂,破茧方成蝶,涅槃才成凰。枫叶经霜久,梅花透雪香,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一度认为上天将他推至残忍的境遇,母亲的陪伴让他忘却身体上的折磨,文字令他驶向生命之海,进入人生的艳阳天。脚下寒冷,心中却有一股温情。苦痛犹如海上的大雾,极易使人迷失方向,但他并未畏缩不前,而是在未知中一往无前。
苦痛常在,不妨认其为发展自我的垫脚石,“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若是没有挫折,这些经典创作又怎会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万事万物皆是如此。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磨难已成定局,不如对万事万物的发展抱有美好的心态。因为心似皎月,会随时逆写结局。
【高分启示】
1.契合主题,拟定标题。题目“迷津自渡,我心皎皎”,符合材料所要表达的含义。
2.引用名言,佐证论点。开篇引用余光中和叔本华的名句,中间又引用了众多的名言警句,引出要正视脚下,坦然面对苦难,提升自我。
3.引经据典,巧妙化用。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告诉我们乐观豁达的心胸,让你抚平失意的伤痛。作者又列举了仲尼、左丘、孙膑等例子佐证,最后化用兰亭集序和塞翁失马等事例,告诉我们只有明如皎月的心灵,会随时逆写结局。
疼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
浙江绍兴一考生
都说,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虹。《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玫瑰生长于荆棘丛中,疼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的第一节书法课。走入潮湿的地下室小屋,扑鼻而来的是墨香阵阵,满墙的飘逸、洒脱、庄严、大气的字映入眼帘。老师笑着说:“你想学书法吗?”我看看那支毛笔,肯定地点了点头。老师拿着一支毛笔开始教我,大手包着小手,挥舞着画“一”,我紧握着笔,用力写着“一”。渐渐地,我的手越发沉重,汗珠在额头打转儿,腿也渐抖。老师说:“放弃容易,但坚持一定很酷!”我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继续握住笔,原来疼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
运动会上的4×100米决赛中,我们班女生团结合作,最终取得冠军。我永远忘不了我右脚扭伤后旧伤复发的疼痛,缠着绷带的脚,红青色的皮肤,但我在意更多的是耳边的风,同学们的欢呼声。啊!原来,疼才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啊。
最近越剧《新龙门客栈》爆火,戏中主角陈丽君也火了。我先前也好奇她为啥这么火,直到我看到了她的一条练习的视频。她学了两年的花旦,由于个子高转型唱小生,她不甘落后,每天从早上六点练到晚上十二点,汗如雨下,头发丝都湿透了……采访中她说以前练翻跟头,两个老师用鞭子打,慢一下鞭子就“啪”一声下来了。这让我看见了,疼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
《分身》这首歌中这样写:“人的成长,不过就是用心交换阵痛一场,但每一次成长,都会多长出一个分身抵抗。”
青春有痛有梦,让我们伴着疼痛,插上梦想的翅膀,奔向远方,从此风雨兼程。
【高分启示】
1.用诗意的标题。“疼”是选材的特点,向前走的风象征了美好的事物,是一种目标和动力,行文虚实结合。
2.并列结构推进。文章选取自己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深刻感悟到“疼是推着人向前走的风”。
3.引用很富有灵性。一开始引用《孟子》中的话引出“磨难”这个主题,后来引用陈丽君的例子,以及《分身》的歌词,感受青春有痛也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