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

作者: 周司云

致敬0

文物本无言,但它们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诉说,讲述了历史的轰轰烈烈,讲述了那些伟大的“小人物”的一生,令人肃然起敬。

故宫里有一件文物,通体金黄,上有金球,球面缀有点点珍珠,下方是九龙珠环绕的四足金支架支撑球体,这是清代的天球仪。参观时,初见只知其贵重,再细看,上面竟有小小的文字:天狼、紫微……原来,珍珠连缀,乃是无数繁星汇于金球之上,金光璀璨,闪耀天地!一时间,我仿佛进入这金球之中,发现自己立于旷野,天空中繁星点点。在这片茫茫星辰之中,我渺小得如同一粒微尘。3垣、28宿、300个星座,3242颗星辰……古人为每一颗星命名,诉说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无声的交流,使我感受到了天球之中的无尽苍穹,多么神秘!

环视大厅,天球仪就在这里静静站立,一阵轻烟漫过,我的眼前晃出了很多人。她们身着汉服,发髻如云,面庞上有学识滋养的光彩,我不禁有些茫然。她们手持书卷,不时抬头望向那片小小的天空,我轻声问她们制作者是谁,但无人应答,我拦下一位女孩,急切问:“你是谁啊?”她并不答话,只抛出一句:“我家三代无一不识天文。”天文?真厉害,这在古代可是帝王之学,同为女子,我得向她学习啊,我正心想。忽然,又一个身影飘来。

“你……您尊姓大名?”

“我是汉代班昭,写成《汉书》天文志和八表。”啊,又是一个懂天文的,看来我真是才疏学浅哇!我心想。身边竟有无数身影闪过。

“我是宋代的楚衍……”

“我是明代马蓬瀛,精通天文,历数……”

“我叫王贞仪,来自清代……”

一个个伟大的名字汇聚,观天之事从古便有,正是世代为探索宇宙而奉献一生的前辈,是他们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才有了今日中国天文学的光辉!那天球仪,不正是致敬一代又一代的天文学者吗?

一时间,我竟有了揖拜之意。“能看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从嫦娥一号到玉兔月球车,从神舟五号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到神舟十九号出舱活动圆满成功!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回眼望望天球仪,我终于明白它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它散发着其他珠宝无法企及的荣光。现在,新的沧海桑田还未出现,将由你我来铺垫下一个篇章,将前人的事业推进于不朽!

天球仪的存在,是古人“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是宇宙神秘信笺对地球上人类的邀请……中华上下五千余年的天文历史上,引无数学者竞折腰,但也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知晓静谧夜空之上的广阔宇宙的存在。了解万物之源,明白我们人类的过去和未来,向他们致敬!

(指导老师:肖江红)

创作感言

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厚重而精美的符号,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在静默中闪耀光芒,蕴藏着无限智慧和谦逊,散发着神秘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视,值得我们思索其中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因为它们见证着一个个伟大的故事……

人类从未停止对星空的探索。古人仰望星空,绘制星座图谱,而天球仪的诞生,正是这一探索精神的结晶。其初衷,不仅在于模拟天体运行,更在于激发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张衡制造地动仪后,又潜心研制天球仪,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巧妙呈现。相对于文字描述,天球仪让天文知识生动。如同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月球,天球仪也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步入文学的大门,追寻那璀璨的星空。

作者自画

我叫周司云,担任语文课代表,是老师的小助手,语文常考“第一”,同学友好地送我外号“偏科战神”。我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常画各类“小画”。每日放学,必报班内好消息和坏消息各一两则,必跳私密“撩妈舞”一两段以示做完作业后的畅快和淋漓。我爹我娘说我像只“百灵鸟”,说起话来不打草稿,不打标点,不翻页,自带表情,自配动作。

上一篇: 张骞的寂寞
下一篇: 风吹麦浪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