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树下
作者: 薛淼
今年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晚,抑或是春披上了一件厚重的冬衣,始终寒冷彻骨,不见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楼下,那棵黄桷树似乎千年前就矗立在那儿,突兀挺拔,屈曲盘旋,虬枝嶙峋,仿佛一尊被定格的雕像。长满瘤子的树身被光阴雕琢得千疮百孔,每一条龟裂的疤痕仿佛都在讲述它悠远的过去。叶落时节,微风吹拂,一片片金色叶子慢慢飘落,地上会铺满一层金黄色地毯,厚薄不均,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别有一番韵味。突然,一片枯叶摇摇晃晃,停在了我手上,残缺破损,叶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黑斑,极像一块块老年斑。莫名的悲伤顿时涌上我的心头,眼眶里溢满泪水,视线模糊。
“嘟——”电话挂断,传来了外公病逝的消息。我目光呆滞地望向窗外,黄桷树枝头那最后一片黄叶也随风飘落,飘落到了生它养它的土地上。
泪水夺眶而出,划过我的脸颊,一片温热。曾经温馨热闹的家霎时变得空荡、陌生。
我不由自主地想逃离这个空荡的家。
来到楼下,停在黄桷树下。看到那棵大树,浮想联翩。壮年时的黄桷树一定不是这样吧,它该是郁郁葱葱,参天耸立,身强力壮,嫩绿色的叶子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是那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时光轮回,黄桷树终究没躲过岁月的轮回,饱经风霜的它,灰土的皮,青筋凸起的根,盘曲的枝,尽显生命的衰老。但它带给人们的绿色和阴凉从未减少,我们幼时在它下面的歌声从不停歇。
凝望着沧桑的黄桷树,又想起了我的外公。记忆中外公虽然严肃,但对我却十分温柔。在乡下时,年迈的外公瘦骨嶙峋,生病的他脸色灰白,手背上青筋凸起。外婆煮了两个荷包蛋给生病的外公吃,可外公只是摇头,说:“我牙疼,吃不下鸡蛋。”将那两个又大又白的荷包蛋笑着夹给了我。饭后我得意扬扬地向外婆炫耀,外婆却说:“你外公哪是不爱吃,他最喜欢吃荷包蛋了……”
一想到这,我鼻子酸酸的,一股窒息感涌上心头。
两个月前,外公的病情突然加重,妈妈紧急赶了回去。我的心也跟着妈妈的回家而紧张了起来,夜不能寐。外公会不会突然离开我们,我怎么这个月还没有回家看他呢?要是早点回去就好了……终于,在焦急的等待中,我收到了妈妈发的消息。照片里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像一张硬纸板一样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干净的被子盖住了整个身体,旁边的输液架子上挂着三个大容量的药瓶,面色苍白,嘴巴干瘪,颧骨和额头高高耸起,手上紧绷着一层单薄的皮,血管纹理清晰可见,俨然窗外那棵苍老的黄桷树。我竟一时没有将照片里虚弱的老人和我那强壮的外公对应起来,直到我看到了床边放着的一个洋娃娃。
它早已丧失了原来的光彩,衣服也是缝缝补补,手也断了一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没人要的脏娃娃。关于娃娃的准确记忆我早已淡忘,但我知道那是我小时候送给外公的第一份礼物。那时的外公嘴里一边嘟囔着:“给我一个娃娃干吗,我又不是女孩……”一边用他有力的臂膀将我高高举起,脸上笑出的一层层褶子堆在眼角。没想到,这么多年外公一直把它带在身边,那时的外公身强体壮……
“啾啾——”树上一阵鸟叫声响起,那充满活力的调子,圆润娇俏,与灰白色的世界格格不入。我循声望去,阳光就在那一刻冲破云层,在天空留下一道美丽的裂痕,万道金光散落大地。我惊奇地发现,黄桷树枝丫上已经冒出了嫩黄的新芽,不同于那深重而严肃的绿,那是一种冲破苍老呼唤春天的嫩黄。
放眼望去,四周的灰暗一扫而空。黄桷树下,我仿佛看到了满眼的绿,树身上的圆圈疤痕似一张张笑脸,风中摇曳翩翩起舞的满是绿叶。我的世界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我没多停留,迈着坚定的步伐回到家中,打开了书本!
老师点评
黄桷树下,“我”的童年世界;外公身旁,“我”的快乐摇篮。黄桷树的生命轮回,就是外公的生命轮回。树无偿地给予了“我”幸福童年,树下的阴凉,树下的嬉戏,让“我”一天天长大。外公陪伴“我”,守着“我”的礼物直至生命的终点。作者对树的描写,意蕴深长,对人的记叙,言简意丰,写物写人,互相映衬。借物喻人,物人一体,构思巧妙。
(指导老师:陈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