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印迹

作者: 姚馨语

天府印迹 0

春有“浣花溪水水西头”,夏有“长夏江村事事幽”,秋有“园里菊花秋日醉”,冬有“窗含西岭千秋雪”。

——题记

那座亘古不变的雪山,那条绵延流淌的锦江,守护着一座安宁的城。我走过大街小巷,寻找成都的印迹。

成都印在景点里,印在“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的画卷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大隐隐于市的清幽之地,我在这里领略诗词文化的底蕴,体会诗圣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文人心中安宁的精神角落。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步入武侯祠,探寻沉淀在城市肌理中的魅力三国文化;树林葱茏,红墙竹影间,随处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宦途元不羡飞腾,锦里豪华压五陵。”锦里弥漫着灯火柔情,青瓦错落有致,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随处可见三国色彩,浓郁的古蜀氛围绝对让人深陷其中,真实感受人间烟火气。

成都印在火锅里,有诗云:“红汤锅里捞世界,九宫格里分乾坤。不谈春夏秋冬事,遣兴纵情任胡来。”

不论春夏,不论寒暑,邀上三两朋友,火锅旁齐聚一堂。连排的火锅店人声鼎沸,“乒乓”的碰杯声和热烈的欢笑声从街头响到街尾。辣喉的是红油,麻舌的是花椒,滚烫沸腾的是火红的汤汁。一片鲜嫩的毛肚,蘸满醇香的蘸料,美味在舌尖迸发,萦绕在唇齿间。再痛饮一杯酸梅汤,冰凉的酸甜淌过滚烫的喉,带来冰火两重天的奇妙感受。雾气从锅上升起,与老板一声声乡味十足的“要得”交织在一起。这里,你不需要正襟危坐,只管轰轰烈烈,吃个痛快,麻辣江湖,快意人生。

成都印在芙蓉里,正所谓“舍南舍北种芙蓉,及到秋来次第红”。

相传五代后蜀孟昶因花蕊夫人喜欢芙蓉,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成都因而名为芙蓉城。

如今漫步街头,娇艳的芙蓉也随处可见。每树花都开得热闹,但内里却又极安静。那花树之上皱褶的花瓣,细细嫩嫩,层层叠叠,粉红氤氲,粉白洁净,淡黄清雅,满树淡定,疏密有致。花朵静卧枝头,绿叶之间仿若无数秀美小巧的灯笼。无论日光和暖的灿烂,还是阴云秋雨的黯淡,它都静若处子,美得婉约柔和,却又绝不见丝毫懦弱,任风雨起落,始终静静绽放,袅袅婷婷,静如平镜。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真是风霜不减芙蓉开,锦绣未央秋意浓。

成都印在茶馆里,“移座近花凉啜茗,科头闲自阅新闻”。

一盏青瓷十里飘香,街头巷里尽是茶馆。廊檐屋角皆是铃铛般瓷碟碰撞的声音,茶馆里“店小二”招呼客人的声音,采耳师傅敲着手中的工具所发出的“叮叮”声,时不时还能听见凉风吹过树梢,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更多的是客人们摆龙门阵的声音,打扑克时“顺子!”“王炸!”激动的叫声。而在一旁围观的群众似乎比打牌的人还要激动,拍手叫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当你闲坐于茶馆内,阳光从屋檐遮不住的地方洒下来,照在你的桌上、茶上、身上,身边是惬意的高谈阔论,沙沙的报纸翻动。一张凳子、一把扇子、一碗茶,一下午就过去了。

我漫步在大街小巷,继续寻找成都的印迹。发现成都还印在特色美食里:皮薄肉多的龙抄手、软糯香甜的三大炮、香甜可口的糖油果子……还印在特色文化里:揭龙盖,点龙睛,雕栏玉砌,飞阁流丹,巧夺天工的蜀绣、神秘珍贵的太阳神鸟、风趣精彩的川剧……

我伫立在大街小巷里,回味成都的印迹。朦胧中看见这座充满人间烟火的城,在灯火璀璨中闪烁着不熄的光,在岁月里生长,在传承中不朽。

(指导老师:武文雯)

清扬微点评

成都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在美景里、在火锅里、在芙蓉花里、在茶馆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作者看见城市的美,笔下洋溢着对家乡的赞美。这便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包容,也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最大的幸福。

上一篇: 斗阵来看戏
下一篇: 游大学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