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大学堂

作者: 杨雅浩

游 大学堂0

那个星期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和文学社的同学们一道参观了山西大学堂旧址。

手捧纸笔,我来到校门口静候行程的开始。刚到这里,我就被这质朴的古楼所深深吸引,这虽只是当时西学斋的一部分,不比现代建筑之雄伟,亦不似那个时代宫室的辉煌,但它所蕴含的学术庄严却足以使人肃然起敬。我靠近细看它,乌黑的墙壁映入眼帘,雪白的砖镶嵌于其上,紫红的窗棂点缀其间。微风拂面,几扇轩窗时开时闭,响声“吱吱”,犹如大学堂这位老者对着青春附中诉说它往日的成就。

队伍集合,我们在一位学长的带领、两位老师的陪同下步入大学堂。踏上石阶,石匾阳刻“山西大学”浮现眼中,把我带入一个新的世界。

初入学堂,光线骤暗,一派西方的装修风格,但却不乏中式的古朴,穿堂风送来阵阵书香。登上两侧的石阶,只见墙壁上的刻文依稀可见,我在晦暗的灯光中艰难识别出一些文字,这是原先大学堂教工们的名字,他们有的是我国才子,也有不少来自西方,是学术让他们聚集在这个文化圣地。学长介绍说,山西大学堂是用庚子赔款的退款建造的,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这里处处彰显中西合璧的遗风,如这墙上的石刻,官衔既有中国的,也有西洋的。

靠西面的墙上,我终于找到了石刻落成时间——“清宣统三年”。在民主与共和的号角下,此时的清王朝已接近结束,但文化的传承却会永远延续!我不禁感叹道。

再往上走,绕过柱子,就来到了二楼大厅,这里空荡荡的,但却一改楼下的昏暗——两扇窗户透进光来,把这里照得亮堂、明晰。

短暂的逗留后,我们走过狭窄的楼道,来到位于阁楼的校史馆。这里空间不大,墙上满是老照片和文字介绍,毫无罅隙,犹如一场历史的盛宴。我们在这里聆听讲解,细细品味着这里的一砖一瓦间的历史沿革。如果说,先前我所看到的大学堂那黑白相间的外表是屹立在三晋大地上的百年艺术珍品,那么,当我走进它的内部,了解它的文化后,方才被这传承文化的精神深深打动,文化自信顿时充满我的内心。

合影后,参观结束了。我不舍地离开,拜别这座古楼。

昔日先贤、学者“黄鹤一去不复返”,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这座大学堂,历经百年的沧桑,依旧作为学府,传承文化,也许这是它最好的归宿。文明之光不会因风雨而黯然失色,相反,它会愈挫愈勇,代代传承。

游大学堂,让我感受到了传承文明的责任之重大。

(指导老师:丁 靖)

链接

山西大学堂创立于1902年,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由山西巡抚岑春煊和英国人李提摩太共同创办。山西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为山西大学的前身,和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一道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纪元。

1996年,山西大学堂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址为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和太原市师苑中学校(侯家巷校区),并由太原师范学院管理和使用。

上一篇: 游大学堂
下一篇: 山海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