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雨
作者: 张驰我爱雨,更爱青岛的雨。
我爱毛毛细雨的清爽可爱,爱瓢泼大雨的气势非凡,爱和暖春雨的润物无声,爱寂寒秋雨的萧瑟缠绵,爱雨中的屋檐、雨中的窗棂、雨中的树林、雨中的湖面。总而言之,与雨有关的,连带着雾、雷、云、电、霜、雪、霰、露,一并喜欢。
年幼的我在中山路附近居住,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春天的青岛似乎总是在周日方才下雨。一早起来,天灰蒙蒙的,透着一些光亮,却飘洒着温柔的雨丝,我便高兴得不得了。虽然青岛临着浩瀚的大海,但却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青岛人是很节约用水的。春雨贵如油,青岛的雨天是令人愉快的。
中午吃罢饭,我定要趁机溜出来向教堂走去。雨天人少,教堂周围是绿树掩映的石板路,踩着水“啪嗒啪嗒”地走着,有时跑上几步,看着教堂似乎愈升愈高,终于独踞苍穹。石板路清爽,叶子也被洗得干干净净,透出明亮的生机,我站在一旁仰视。这双顶教堂,如俗世里的两缕轻烟,孤独而和谐。又是周日,也许有人在里面做礼拜吧。
在灰色的天空下伫立一会儿,就慢慢地沿坡往下走去。道路右侧有梦幻般的精品店,一屋的手工艺品,风铃叮叮当当,和着雨声显得非常可爱。在细雨中走这一遭,我感觉连身体都轻快了许多。
夜雨也是迷人的,漆黑的雨幕下,晕上橙黄的灯光,染成一个不甚明亮的圆圈儿。寂寥的路上并不见行人,唯有雨滴轻轻地叩击着红砖地,敲着窗棂。凭窗而坐,熄了灯光,痴痴地望窗外的夜雨,任心中宁静晕散开来,回旋着,迟迟不能入睡。终于困倦袭来,于是慢慢躺下,在雨的摇篮曲中悠然入睡。
夏天,青岛雨水多,酷热难耐时,只需一阵透雨,烦躁与不安就褪去了。雨中枝条、树叶、草叶被水洗过后,张扬着蓬勃的生机,吮吸着生命的甘露,与聒噪的蝉鸣一起奏响夏日交响乐。假期的夜晚,常与旧日好友在校园里锻炼,常忽逢暴雨,未携雨具,遂急奔至教学楼正门之檐下——那里早已聚集一群人。环顾自身,衣服已湿大半。此时,石板地下豆大雨珠纷纷砸下,砸出一个个小水坑。雨已汇成急急的水流。雨势稍小,便有心急者抱头狂奔出校;剩下的人或跃跃欲试,预备一场短途冲刺;或翘首盼望,想着谁来送伞;或弃之不顾,边抱怨边和好友聊得津津有味……不足一刻钟,雨必停,夏夜的闷热早已被扫得一干二净,空气湿润,沁出泥土的清香,周围的人终于三三两两地散开了,谈笑着,不复先前之狼狈。
轰轰烈烈的夏天已过去,终于入秋。天气却仍热着,天空碧蓝,格外高远。阳光很好,艳丽,灿烂。秋雨袭来,天气便愈发凉了,刺骨了。打湿的法桐叶纷纷落下,晨起深吸一口气,让人想起汪曾祺的《昆明的雨》:“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凄凉的夜雨,连带着几许惆怅袭上心头,让人不禁回忆起千里之外的故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冬日里的雨便少了,一月难得碰上一回,无以为述。
南宋高僧慧开有一首浅显直白的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其实,我觉得青岛有了雨,城市就有了滋味,岁月也就有了味道。
捧一本好书,品一壶香茗,听窗外雨声,让时光慢一点,日子静一点,这就是青岛最美的生活。
(指导老师:赵瑞霞)
听雨,品城市
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知到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观察一座城市四季的雨,必是有着非常丰富的感受力的。作者描写了青岛的雨的特点,每一个季节都特点鲜明,写出了城市的滋味和岁月的味道。
小编曾感受过青岛夏天的雨,确如作者所描写的,“酷热难耐时,只需一阵透雨,烦躁与不安就褪去了”。行走在海滨城市的街道上,热气正蒸腾着,只一会儿,便下了一阵“温热”的雨,雨滴下来,竟是有温度的。阵雨过后,城市重新变得光线透亮、色彩鲜明,空气中只剩清爽,没有潮热。实在是令人舒服的夏雨。(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