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作者: 李星辰
作者自画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上进的女孩。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我勤学好问,刻苦钻研,遇到问题一定会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读书是我课余的一大乐事,广泛的阅读开阔了我的眼界,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
这就是我,一个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我。
如往常一般放学。
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又堵在半路,我百无聊赖地翻看手机,屏幕仿佛要被我的手指擦出火花。等终于上了车,才发现司机是位估摸六十多岁的老人,我暗想为什么他没有在家中安享晚年的慢时光。
转头瞥向车窗外快速倒退的风景。“小姑娘,我问你个问题,像你这么大的孩子放假或周末都喜欢去哪里玩啊?”他停顿了一下,仿佛从后视镜里瞧见了我疑惑的眼神,“是这样的,我有个孙子,今年十五啦,家里面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我这个做爷爷的就想周末带他散散心。”
在脑海中胡乱搜索了几个地点报出,我暗自祈求话题结束,但内心的祈祷对方注定是听不见的。老人开始讲述起他孙子的事,我双眼无神,他说的话也左耳进右耳出,脑中循环播放着那被我的大脑杂糅得不成章的语句。就在我想拿起手机时,他话锋一转,又说起了他的经历。对于老一辈的故事,我很感兴趣,摇晃几下头,将脑子里纷飞的语句甩出去,认真听他讲了起来。
在他年少时,因爷爷“地主”的身份失去了上高中的权利,但他并未就此放弃,去学了一门手艺——木匠。
那时的高中?我突然联想到了初三的自己。思绪飞扬,耳边的讲述还在继续。
他说在广东发展的日子里,儿子和邻居家的小女孩相识,情窦初开的他们,以为这是爱。第一次,女孩孤身一人来到成都,被父母发现后带回家关了几个月,身上带了伤。第二次,女孩趁父母不注意,再次来到成都。这一次他看着女孩身上的伤和坚定的眼神,暗叹一声,将家中钥匙递给了女孩,认她做了干女儿。可女孩说:“我只想做您儿媳。”女孩得偿所愿嫁给了心上人。在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一家三口幸福美满,丈夫事业有成,儿子成绩优异。可谁也没想到的是,那个曾一心只愿做他儿媳的女孩,亲手将这名为“家”的斑斓肥皂泡戳破。疫情期间,他儿子的生意不好做,本来准备多添置几台机器的他却在付款时发现,卡上的几百万不翼而飞。后来才得知,是儿媳在那时迷上了赌博,将家产败得一干二净。幸福的家一夜间分崩离析。
我有些愤慨。前车窗映着红灯的影,车子缓缓停下,旁边车里传来车主的咒骂声,他转过身子说,现在儿子儿媳已经离婚,儿媳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孙子,这么多债,会逼死她的。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绿灯亮起,轿车缓慢启动,从后视镜内,我看见了他平和的神情。他又开口:“何况,对我这个一把年纪的人来说,钱也不算什么,只求家庭和乐就好,大孙子现如今这样,我很担心他,也很理解他,他现在十五岁啦,应该和小姑娘你差不多大,我和他说以后考不上高中也没关系,将来去当兵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他缓慢地说出了这句话。
车窗外是早已亮起的霓虹灯,交错辉映在人的脸上、手上、腿上,川流不息的车在眼前闪过,拉起一长条光带,老人的话敲打在我心中,原本略泛涟漪的心湖波涛汹涌。身边熟悉的人从来都是告诉我,“你要考上高中”“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考不上高中你该怎么办啊”这样的话语,我早已听得麻木,日复一日地淹没在知识的“海洋”,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开始思考以前的我为何会那样想。
忽然醒悟。是爱作为束缚,让我甘愿走上这条令我无比痛苦的路,虽痛,但看见父母脸上的期许,再多伤疤也能自我愈合。从来不是所谓的名利,我是为了父母的期盼与自己的不甘而学,没有人逼迫,从来都是我自愿戴上枷锁。
我的心情不免有些低落,打开窗想透透气,迎面而来的风拨乱我的刘海,无奈将车窗玻璃摇上些,风却依旧穿过缝隙抚上我的面庞。
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或许我无法打破这世界的秩序,但为什么不去做一缕清风呢?去做那无形的、不被定义的风,在这些枯燥乏味的日子里抹上自己的色彩,打上独一无二的烙印。不将自己划分区域,我只成为我自己。发光不只是太阳的权利,我也可以。我也可以成为太阳,让向日葵日复一日追逐。
车再度停止,目的地到了。下车时我说:“谢谢。”他愣了一下,转而莞尔道:“我也要谢谢你啊,小姑娘。”转头望去,深秋日暮的阳光依旧刺眼,将身后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若世上真有神明,我想,她会保佑每一个对世界充满希望与期望的人愿望成真。
与过去、未来和解,终将拨云见日。
(指导老师:刘 勇)
创作感言
普通的午后,普通的回家路,普通的人。一切串起后却又变得不普通起来。或许是因为那天的阳光很刺眼,或许是因为两个有心事的人刚好碰到一起,总之,一切的一切让两个素未谋面的人敞开心扉。老人找到了与过去和解的答案,我找到了积压在心里的秘密的答案。不能渡己,如何渡人?不知渡人,何以渡己?做人生的摆渡人,渡人便用自己的行为温暖他人,渡己便能寻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正如《摆渡人》中所说:“在生命的河流中,我们都是彼此的摆渡人,相互扶持,共同渡过难关,最终抵达彼岸的幸福。”若是能在人生的河流中找到自己的灵魂摆渡人,何其有幸。
老师点评
成长的领悟常在于某一个瞬间,或许是听说的一个故事,或许是眼前掠过的一片风景,或许是偶遇的一位过路人,或许是一句话、一缕风……而写作就在于抓住人生中每一个瞬间。作者选取了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回偶然的倾诉,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为主,辅以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用优美细腻的文字将故事徐徐道来,故事结尾才缓缓引入自己的感悟。昨天,是故事中家庭不幸老者的昨天,也是作者困于学生的昨天,但他们终将会和过去和解。今天降临,保佑每一个对明天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人,这其实是抒写出了人生的感悟——突然成长的瞬间犹如“神”在,其实是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