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秋蝉

作者: 陈炎灵

七下第四单元·怎样选材

【题目回放】

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仔细思考,写出你准备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选用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

提示:

1.可以为你熟悉的街道做素描,要注意选取能反映街道特点(幽静、热闹、环境优美、有地方特色等)的事物作为材料,如街道的环境、两旁的建筑、街上的行人等。

2.也可以记叙在这条街道上发生的事,记事时要写出街道的特色,展现事情发生的环境,这样才不会跑题。

秋风飒飒,秋菊初开。

我缓步在街头走着,耳旁蝉鸣不绝于耳,伴着我一路的归程。随着人流,我来到了下一个地铁站,正值地铁高峰,人来人往,挨挨挤挤,整个地铁站一片喧闹。我独自站在人群之后,冷冷地望着。

同我一样的还有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眉头微蹙,神情自负,一手提着公文包,颇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待到前面的人都上了地铁,我才与他缓缓走入,随之,车门关了。

地铁里挤满了人,大家或是发着短信,或是刷着短视频,又或是追逐着电子游戏的诱惑,不时还传来一阵嘈杂声。车厢早已没了座位,然而坐着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一些孩子蹲在地上,模样倒是有些可爱,却是没有一人愿意关心。毕竟,哪还有精力去关注其他,手中的游戏都快输了。

我从包中拿出书,自顾自地看起来。中年男人上来后靠着栏杆处理着那一摞纸张,似乎完全与世隔绝,沉浸在自己的空间中。

我很清楚,这种行为肯定会遭人指指点点,毕竟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踏上第一站时,我也随着大多数人一样挤地铁,追逐着手机中的虚拟世界,如果有人会在这种氛围下看书、读报甚至做题的话,我一定会笑话他:虚伪,不过就是想用另类的行为沽名钓誉罢了。然而,这样的人还真来了。

正当我沉醉于手机带来的精神麻痹时,一个中年男人上了车。起初,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但不久,他引起了整个车厢内所有人的关注。他倚在栏杆上,手里握着笔,另一只手上是一摞纸,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如此行为,真是自命清高。

众人有的看了看也就没说什么,有的对此鄙夷,我更是不屑一顾,但心中又多了点想法:既然如此,那就看看你能装多久。于是,我继续玩着手机,但不时也用余光瞟向那位中年男人。

十多分钟后,我终于忍不住了,从他上车开始,就没向众人望过一眼,他自始至终都专心地、一门心思地干着他的事,仿佛我们才是那个跳梁小丑,那个愚钝且自以为是的人。

我将手机收好,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好从那“精神剧毒”中缓过神来,接着从包里掏出一本书,试着去专心地看起来。这不是件易事,却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强大的从众心理驱使着我不要做那个另类,然而理智却又告诉我不要再堕落。最终,我还是进入了那种状态,那种超然物外的状态。我想到了地面上那些秋蝉,独自在树枝上鸣叫的秋蝉。它们,又什么时候顾及过他人的看法?

过了一站又一站,我再没玩过手机,再没因他人的不屑的笑而心生不安。剩下的,只有一部书和一个安静的空间。

到了终点,我下了地铁,缓步走到了地面。

秋风依旧,秋蝉仍鸣。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中年男人是一位老师,他只是趁着赶地铁的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罢了。但这又如何,他能在如此拥挤嘈杂的地铁上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是多么难能可贵!行在路上,我又回想起他,不禁想到一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指导老师:罗 铖)

选材是为了叙事服务

这篇作文选择了特殊的街道——地铁来写,本质上还是一篇记叙文,叙述地铁上发生的故事和现象,也表达了作者的思考。街道(包括地铁)是观察一座城市的最好的窗口,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每一个人的言行都展现了他的社会属性,值得我们观察和思考。当一个人特殊的行为引起作者的思考时,作者先是质疑,然后理解,最后赞赏或者成为他。这样的心路历程点明了主旨:不随波逐流多么难能可贵!文章值得我们思考。(清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