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印象

作者: 新作文

西南印象 0

在我国行政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又被称作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自然区划概念下,一般指中国南方地区(不含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主要包括巴蜀盆地、云贵高原、秦巴山区等地貌单元。

在小编的心目中,有什么样的西南印象呢?

去西藏看湖

@清 扬

汽车在西藏的高原上疾驰,棕褐色的原野一望无际,这样的地貌在山西没有见过,我们几个同行的伙伴都好奇地望着车窗外,偶尔还有一两只野狐突然闯进我们的视野,激起一阵兴奋的欢呼声。

一路疾驰,我们的目的地是纳木错——西藏的“三大神湖”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驶过高原,一进入山口,天气就有了变化,寒冷的雨雪突降,气温也骤降。虽是夏季7月,山两边的景色却是冬天的景象,山间和山顶都有些积雪,白白的像帽子,像围巾。

到达纳木错营地时,已是傍晚。刚去到房间,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出来看景色,天幕上已经挂满了星辰,亮眼璀璨,满眼都是令人心醉的星星。

可惜的是,纳木错空气稀薄,尤其是晚上。收拾好行李躺下我就开始高原反应,头痛得起不来了。第二天,挣扎着起来,要去看日出。所幸,高原反应已经没有了。沿着一个小坡走上去,能看到纳木错整个湖景和四周围着的戴着白帽子的雪山。但即便我在黄土高原上长大,从小就爬惯了山,在这里爬山,也要一步一深呼吸,走一步歇三下,毕竟这里是更高的西藏。

终于,太阳出来后金光洒满湖面,湖边开始有了人群和牦牛。白色的牦牛安静温驯,立在湖边,任游人拍照。来到湖边,纳木错的湖水是怎样的蓝啊,是勾魂摄魄的蓝,看多一眼就要转过来看看河岸和远山,把自己从宝石般的纯蓝中拉出来。世间之物纯净如斯至此,是真的要把人吸进去了。我有些惊奇又有些胆怯,久久立在湖边,却又不敢久久盯着湖水。想多看看这湖水的蓝,又害怕着她的魔力,便又只好再多看看圣洁的白色牦牛。我想,此后我的梦里便总要出现纳木错的星空和湛蓝的湖水了。

西南印象

@寒 云

说起西南,第一想起的就是云贵川,想起那里的大山,那里的峡谷,磅礴的横断山脉,雄浑的雅鲁藏布江。政府的报告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老少边穷”,意思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祖国边境,欠发达地区。这四个字,西南几乎都占了。因为几乎都是山区,加以交通不便,又深居内陆,西南的经济一直不是很好。但另一方面,西南,却始终作为整个民族的避风港,和最后的避难所,为这个国家托着底。1937年到1945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大西南就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后方,东部全部沦陷,中部艰难困守时,国民政府的党政机关和教育科研机构几乎都迁到了西南,我们所熟知的西南联大迁到了昆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了四川李庄,盟军支援我们物资的驼峰航线也是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抵达云南,盟军轰炸日本本土的机场也是计划从四川起飞,川军滇军也是抗战时做出巨大贡献的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西南,我们可能就没有退路。

而等到二十年后中苏交恶时,为了避免祖国的重工业在东南沿海被一次性摧毁,国家又开启了三线建设,西南又一次承担起重任,东部大量的工厂迁移到了西南,西南又一次成为我们的后方和最后反击的后手。可以说,每次国家危难,西南都作为最后的力量挺身而出。

现在来看,当年的三线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而今天的西南,虽然依然是崇山峻岭遍布,但在祖国强大的基建能力之下,已经有了非常好的交通条件。今时今日,西南更多的时候以奇绝的美景和多样的民族风情闻名于世,我们也希望西南能越来越好,也愿祖国永远和平。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

@明 灯

提起祖国的大西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

说起传统,因为西南地区有让我念念不忘的古蜀文明和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展现了古蜀人高超的冶金技术和精湛的铸造工艺,其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面具和人像。这些面具和人像形态各异,或威严或神秘,或张牙舞爪或含笑嫣然,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情感。三星堆也是一个玉器文化遗址,这些玉器经过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形制优美,纹饰精致,色泽温润,体现了古蜀人对玉石的崇敬和喜爱。在历史的烟云中《蜀王本纪》所载“从开明以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让人心驰。

提起西南,我还喜欢它的现代化图景。春熙路的繁华,太古里的奢侈品,观音桥的美食,洪崖洞的夜景,琳琅满目的夜市,玉林路的小酒馆,散发着牛油香味的火锅和串串,古色古香的锦里和宽窄巷子,绿意盎然的中央公园……前一晚经过火锅对味蕾的刺激后,你酣然入睡,第二天推开民宿的窗户,眼前的芙蓉和远处的西岭雪山交相辉映。由此脑中不由浮现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